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总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像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致改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耄耋(音maodie)
90岁-背之年
100岁-期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皇邢二《疏》皆说,此章是孔子隐圣同凡,劝人勤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字,音义皆同「又」字。
古文句法,十有五,就是十又五,语体就是十五。
孔子说:「我十五岁即志于学。
」《毛诗传》说:「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依此解释,「志」就是心之所之,也就是一心趣向之意。
「志于学」,就是专心求学。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在童年,即知求学。
此处孔子自述十五岁志于学,皇邢二《疏》皆据《白虎通辟雍篇》解释,十五是成童之岁,心志坚明,故自十五始志于学。
刘氏《正义》据《白虎通》说,十五岁是入大学之年,所学的是经术。
刘氏又据《礼记大学篇》所说,始于致知格物,终于治国平天下,皆是大学所学的经术。
「三十而立。
」皇《疏》:「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
」刘氏《正义》:「立,谓学立。
」自十五岁,志于学,至三十岁,所学已成立。
也就是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
「四十而不惑。
」孔安国注,「不惑」,就是不疑惑。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黄式三《论语后案》:「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
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
立,守经也。
不惑,达权也。
」「不惑」,遇事可以行权,无可,无不可。
「立」,则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
不知权变之道。
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就是天的命令。
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
」刘氏《正义》说:「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
盖夫子当衰周之时,贤圣不作久矣。
及年至五十,得《易》学之,知其有得,而自谦言无大过。
则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与己之不负乎天。
故以知天命自任。
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
」孔子学《易》,乃知天命。
吾人虽闻天命,未必能知,须先信赖圣言,以求知之。
「六十而耳顺。
」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
」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
」皇《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
」顺字,《说文》:「理也,损页川。
」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
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
由此可知,「耳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
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
「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说文》作巨,引申为法度之义。
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
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明儒顾宪成《讲义》说:「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
」顾氏以为,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
五十知天命,是悟境。
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
顾氏此说,大有道理。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
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
他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
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
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这个人非走这个路子不可。
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
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
到了“六十而耳顺”,这里问题又来了,孔子在六十以前耳朵有什么问题不顺,耳腔发炎吗?这句很难解释,可能在当时漏刻了文字。
可能是“六十而”下面有一个句读。
如果照旧,“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
注意!心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
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矩”。
我们上街去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
“从心所欲”——自由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所以“不逾矩”,同时这句话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
另外,80~90岁叫耄耋之年;100岁叫期颐,《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20岁的别称好像很少见,而且在它“附近”的年龄的别称也有很多哦,比如,女孩十二岁。
称作金钗之年;女子十三岁称作豆蔻年华;女子十五岁称作及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女子十六岁称作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 。
男子二十岁叫“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