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描写鬼的诗句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译文: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出自:唐代李贺《秋来》

    原文: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译文:

    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

    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编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

    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

    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扩展资料:

    李贺流传后世的二百多首诗中,“鬼”诗有十多首。

    此诗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愁苦情怀,从其阴森料峭、鬼魅飘飘的风格来看,就是一首“鬼”诗。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原是古往今来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

    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表现了特异的敏感,以致秋风吹落梧桐树叶子的声音也使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

    这时,残灯照壁,又听得墙脚边络纬哀鸣。

    那鸣声,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快到岁末了。

    诗开头一、二句点出“秋来”,抒发由此而引出的由“惊”转“苦”的感受,首句“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的强烈。

    第二句“啼寒素”,这个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络纬啼声时的心寒。

    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惊”与“苦”。

    这一、二两句是全诗的引子。

    一个“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

    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自己写下的这些呕心呖血的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蠹虫白白地蛀蚀成粉末呢?”情调感伤,与首句的“苦”字相呼应。

    五、六句紧接上面两句的意思。

    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深为世无知音、英雄无主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

    诗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仿佛看到赏识他的知音就在眼前。

    在洒窗冷雨的淅沥声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他这个“书客”来了。

    这两句,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用笔又极其诡谲多姿。

    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

    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

    凭吊这种事情,一般只是生者对死者做,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雨冷香魂吊书客”,诗人画出了一幅十分凄清幽冷的画面,而且有画外音,在风雨淋涔之中,他仿佛隐隐约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他的遗恨就像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

    诗人表面上是说鲍照,实际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志士才人怀才不遇,这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

    此诗上半篇采用的是常见的由景入情的写法,下半篇则是全诗最有光彩的部分。

    “思牵今夜肠应直”,在牵肠情思的引发下,一个又一个恍惚迷离的幻象在眼前频频浮现。

    创造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以幻象写真情的独特境界。

    诗人深广的悲愤与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之间达到了极其和谐的统一。

    在用韵上,后半篇也与前半篇不同。

    前半篇虽然悲苦、哀怨,但还能长歌当哭,痛痛快快地唱出。

    因而所选用的韵字正好是声调悠长、切合抒写哀怨之情的去声字“素”与“蠹”。

    到后半篇,与抒写伤痛已极的感情相适应,韵脚也由哀怨、悠长的去声字变为抑郁短促的入声字“客”与“碧”。

    这是一首著名的“鬼”诗,其实,诗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鬼”,而是抒情诗人的自我形象。

    香魂来吊、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等形象出现,主要是为了表现诗人抑郁未伸的情怀。

    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阴冥世界寻求同调,感情十分悲凉。

    描写鬼的诗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