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de意思
【龟虽寿】(曹操 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竟,尽,完。
③"腾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螣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
④骥(jì):千里马。
枥(lì):马槽。
⑤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
暮年:晚年。
⑥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长。
缩,短。
⑦但:仅,只。
⑧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⑨永:长久。
⑩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
11.永年:长寿.
神龟虽然长寿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 “ 老骥伏枥 ”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 “ 犹有 “ 终为 ”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
而 “ 老骥 ”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 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
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主旨:
抒发了诗人不甘衰、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
村外绿树环绕,城外有青山斜立。
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
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观赏菊花。
|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曲]一作“竹”
[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
[但余]但:只,余:剩下。
[磬](qìng )古代用玉,使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 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银色的月光笼罩着小舟白沙,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正在唱歌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
依然在对岸吟唱《玉树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纱溪》。
有平韵、仄韵两体,均为双调四十二字。
②“去年”句:语本唐人邓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③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
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①常记:常常记起。
②沉醉:深入,程度深,醉到一定的程度但又有酣乐。
③兴尽:尽,达到一定的程度,使自己的兴致得到极大的满足。
兴:兴致。
④藕花:荷花。
《薛昭蕴·浣溪沙》:“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⑤争渡:这里指抢着争着奋力划船渡过。
有注“怎渡”者,不宜从。
⑥鸥鹭:鸥,鸟类的一科,羽毛多为白色,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
生活在湖海上,捕食鱼、螺等。
鹭,鸟类的一科,翼大尾短,嘴直而尖,颈和腿很长,常见的有“白鹭”(亦称“鹭鸶”)、“苍鹭”、“绿鹭”等。
鸥鹭,泛指水鸟。
翻译: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沉醉(在这风景中),(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
玩得尽兴了,而且天已经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
赶快划呀,赶快划呀。
不小心,惊动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
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
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鉴,镜子。
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将书比作半亩方塘。
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
“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
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
“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问渠〔渠:它,指水塘。
〕那〔那:同“哪”,怎么。
〕得清如许〔如许:如此,这样。
〕,为〔为:因为。
〕有源头活水来。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
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有点乱,你看一下!还有,禁止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