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中的发音和押韵的问题求高手解答
发布者:金龙林2019-11-25
楼主您好,正如您所说的,每一个时期的官方语言都不尽相同,所以各个时期的韵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时代押不同的韵,并不是每个时代都相同的,古时候许多字的读音和现在是不同的,例如古音中有很多入声字,而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入声字了,在汉语的演变中,入声字逐渐被其他音调所代替,只有在少数的方言中还存在入声字,除此之外,其他音调的字也有写变化,拿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为例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现在读起来是不押韵的,但在诗人写作的时代,“者”和“下”是位于一个韵部的(《唐韵》或者《切韵》)。
再如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古音近似读xia),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似乎也不押韵,这也是由于古韵与今韵的不同造成的。
再如 唐代李益的《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 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 ī和ér 就不能算押韵了。
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像n 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押韵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说明了音韵在历史发展中发生了变化,现在已知较有名的历代韵书有《切韵》、《广韵》、《平水韵》,到了清代又有《佩文韵府》,新中国成立后有退出了《诗韵新编》(1965年)和《中华新韵(十四韵)》(2010年),这些都说明了音韵在随着汉语言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