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诗词《登庐山》

    一、诗词《登庐山》原文如下: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二、译文:

    庐山凌空挺拔屹立长江岸边,在一路青翠中我驱车盘旋登临。

    以冷漠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暖风吹来了雨滴又洒向江面。

    云飘江河之上黄鹤当空高翔,波涛直下江东腾起袅袅烟雾。

    昔日的陶潜也不知去到哪儿了,桃花源里是否可以躬耕劳动?

    三、赏析:

    首联从动态入手。

    “飞峙”句写山,“跃上”句写人,庐山突兀凌空的雄姿,登山者豪迈振奋的神情,俱活现于这“飞”、“跃”二字之中。

    颌联承接“跃上葱茏”展开,登高望远,似乎世界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

    “冷”是指冷静、冷淡面对反华势力的叫嚣,“热”一语双关,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同时也喻指当时轰轰烈烈的“大跃进”。

    颈联借想象的翅膀,驰骋于长江上下,西望武汉,九派之上,彩云当空,黄鹤高翔;东眺三吴,波涛滚滚,烟雾缭绕。

    尾联以幽默的设问来否定没有阶级斗争的桃花源存在,要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耕田只能是幻想。

    最后两行使诗歌出现了深刻的寓意。

    诗人在这里妙用了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这篇千古传颂的美文。

    通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桃花源”已附添了许多象征意义,但它最主要的象征意义是指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这种子虚乌有的社会只有告慰心灵,而在人世间却永远无法见到。

    四、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诗词《登庐山》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