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所有诗歌有哪些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还被选入教材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课。
他生于法国东北部贝尚松省。
他的父亲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
雨果幼年曾随父行军去过意大利、西班牙等以风光明媚著称的滨海地带。
11岁时,他跟随母亲和两个哥哥返回巴黎,住在一个叫佛依央丹的古老修道院的大花园旁边。
雨果的母亲信奉旧教,拥护王室,这对青年时代的雨果的政治立场,是不能没有影响的。
雨果从小爱好文学,对浪漫主义先躯作家夏多布里昂推崇备至,“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事无成”。
他的文艺生涯是从诗歌写作开始的,而这些青年时期的创作,总的来说,形式是传统的,内容是保守的。
后来由于大势所趋,他才逐渐接受了新兴的浪漫主义。
1827年《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使他一举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在这以后的16年(1827DD1843)里,他以惊人的才华,写作并出版了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小说方面《巴黎圣母院》,散文方面有《莱茵河游记》,诗歌有《东方集》、《秋叶集》、《微明之歌》、《心声集》和《光与影》5种,剧本有8种,其中最重要的是低尔那尼人《瑞?布拉斯》及《卫戍官》。
1843年3月《卫戍官》上演失败,使雨果深深感到浪漫主义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也正是在这一年的9月,他的大女儿莱阿波蒂在新婚蜜月旅行中,和夫婿同舟溺死。
在这双重打击下,雨果虽未完全停止写作,但他的主要活动却已开始移到政治方面。
雨果在波旁王朝时期曾经是正统主义者;在七月王朝时期,他和路易 菲利普妥协,拥护君主立宪政体;1848年六月革命后,他走上共和主义的道路,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并于1849年参加立法议会。
为了捍卫共和,他勇敢地揭露了路易?拿破仑的阴谋政治。
1851年十二月二日政变后,他被迫流亡,先是在比利时首都避难,后迁往英吉利海峡英属泽西岛,最后又转往根西岛。
“政变”使他的政治事业遭到彻底失败,却给他的文艺创作带来了新的机缘。
在流亡期间,他的精力更加旺盛,写出了他的三部重要诗歌作品:《惩罚集》(1853),《静观集》(1856),《历代传说》(1859),同时,还整理完成了他在40年代就开始酝酿的长篇社会小说《悲惨世界》(1862);还写有诗集《街头与林际之歌》(1865),及小说《海上劳工》(1866)。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垮台,雨果立即回到巴黎,和巴黎人民一道,经受围城期间的严峻考验。
当时的雨果对紧接着发生的巴黎公社起义并不理解,认为这是兄弟阅墙之分,但在起义者遭到凡尔赛刽子手的残酷镇压时,他又挺身而出,为公社辩护,呼吁全部赦免公社社员,并让公社的流亡者在布鲁塞尔他的住宅里避难。
在这之后的15年中,他继续致力于写作,诗歌方面有《凶年集》,《做祖父的艺术》,《历代传说》第二卷、第三卷,《精神的四种风向》,《百弦集》等。
小说有《九三年》以及其他作品多种。
他受到全体法国人民的尊敬:人们赞扬这位不知疲倦的天才作家,人们爱戴这位共和主义的老战士。
在他逝世之日,法兰西举国为之志哀。
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北京圆明园,雨果曾对这一掠夺行为,提出了严正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