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诗句注解
全诗是: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崔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渡,碧嶂尽睛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相关解释:
一天,李白在长安酒店饮酒,见酒家家墙上题有一首新诗:“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歇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他连声称赞道:“好诗,好诗!妙哉,真乃仙人诗也。”再细看,诗下有题款:“新安许宣平。”李白颇为好奇,又十分的仰慕此人,遂告别繁华京都长安,南下新安,寻访高士许宣平。
李白一路游山玩水,来到歙县紫阳山下的练江边,见江边有一般破船,船头站立一位神姿态飘逸、容貌超凡的老翁,便上前询问:“请问长者,可知许宣平高士家在何处?”老翁听了,微微一笑,吟出两句作答:“门前一竿竹,便是许翁家。”李白访仙心切,道了声谢,急忙赶路寻找。
走了一会,他忽然醒悟:“门前一竿竹,不就是插在船头的竹篙么?”立刻回头可江边的破船与老翁已不知去向,李白十分懊丧。
后来他在紫阳山上找到许宣平居住的茅舍,怎么柰柴门紧闭,不见人踪。
李白在茅舍墙上题了一首诗:“我吟传舍诗,来访真有居。
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索,倚杖空踌躇。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李白下新安寻访许宣平不成,很是失望。
但新安山水景色秀丽又令他陶醉。
这里的美酒胜过京都佳酿,这里的菜肴,是他以前尝所未尝。
“新妆真神仙地也,”李白默默地赞叹着。
李白漫游新安江畔,饮酒作诗,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随后又身背纸笔墨砚,怀揣美酒向黄山奔去。
过了温泉,顺桃花溪而上,一路异卉飘香,百鸟鸣唱。
在桃花溪上游,他听到一阵“铮铮琮琮”古琴的悦耳之声,寻声来到鸣弦泉旁,只见一块长长的岩石横卧于一股飞泉之下,恰似一尊古琴。
山崖泉水飞滴在大石之上,发出似古琴弹奏之音。
李白高兴极了,这样的天籁之音,世上能有几人听到!他端坐泉边,拿出怀中的一壶美酒,一边听这天籁之乐,一边饮酒吟诗高歌,不知不觉喝得酩酊大醉。
虽然时下是春季,夜晚还是寒冷的。
黄山的山喜鹊、白鹇、锦鸡……纷纷围在他的身为为他取暖御寒。
太白金星从峨眉山搬来一块大石,靠在他的身后,这就是后人所称的一块名为“醉石”的巨石。
这块巨石的纹理与周围的崖纹理绝然不同,又是块无根之石,它独立于山溪之旁,故谓之“奇石”。
李白一直睡到第二天红日高升,醉意未退,睁开睡意星松的双眼,怎么身后多了一块巨石?好生奇怪,起身迈出蹒跚的醉步。
绕石三匝,将壶中剩余的酒浇在岩石上,长啸三声而去。
游罢温泉和桃花溪两岸,过汤岭关,李白从关顶仰视云门峰,只见怪石玲珑,有的像喜鹊,有的似石猴,皆生动欲跃,展翅欲飞之态。
李白深深赞叹天公的造化之功!
一路流连,一路诗,李白飘飘然,幻觉是在天上仙境。
他下汤岭关,过翠微峰,放眼望去:岚碧到地,松青到天,峰上下一色;越过翠微后岗,下坡一里,这里翠竹满山,溪水长流,又称“竹溪”。
从竹溪翻越洋湖岗,上坡七里至大洋湖。
湖面约数十亩,碧水涟漪,鱼翔浅底,龙藏深渊。
湖周有九龙,芙蓉,引针诸峰,倒映湖中,好一个山明水秀的高山湖泊!从大洋湖的东侧,下坡三里处又有小洋湖。
再下坡行五里至芙蓉桥。
上坡越芙蓉洞,经芙蓉居,至松谷庵。
磨盘峰和芙蓉岭之间有老龙潭,聚后海诸溪之水,水色黝黑,其深其测.李白游罢老龙潭,穿溪而过,往翡翠池而去。
这翡翠池在枕头,芙蓉二峰之间的山涧中,碧似的池水嫩绿如油,池的东岸怪石如瓮,水色青黑,名曰:“油缸”。
其上,溪边有一石窝里面盛满了鹅卵石,溪水流注其中,发出之声人称“炒籽锅”。
池的西岸,岩石横叠如榨床,终年滴水不竭,好像古老的“油坊”开榨,泉涌似的“菜油”源源流注进天然的“油缸”中,李白观后,拍手叫绝。
沿溪往上游前行,溪声悦耳,竹影婆娑。
离李白不远处,一“虎”卧于路边,李白退后三步,立即抽出悬挂在腰间的宝剑。
定睛一看,原来是只“石虎”,李白拊掌大笑,口称“妙也,妙也”!从石虎身旁左折,沿溪而上,李白来到乌龙潭。
一泻瀑水冲进潭中,激起满潭似珍珠般的水珠。
在阳光的折射下发出五彩光芒。
潭下西岸有座高台,在此赏景观瀑,悦目宜人,可谓佳境。
李白在叠障峰下的山溪中游罢工青龙,白龙,黄龙,乌龙,和老龙诸潭后,沿着药农踏出的小路,通过荫翳蔽日,石磴穿云的山道盘空而上,来到白鹅峰。
峰上巨石累累,古松苍老遒劲。
松林深处有一茅舍,柴门半掩,李白推门进去,见一老翁银须垂胸,端坐草堂之中。
老翁见李白进来,起身相迎,口称:“青莲居士,你终于来啦。
我等候你三十个甲子了啊!”李白先是一愣,接着纳头便拜。
口称:“后生李白,肉眼凡胎,不知高人在此等了我一千八百余年,请问高人新尊姓大名,是哪路神仙?”
老翁说:“吾乃温伯雪也。”
李白又问:“春秋时的温处士?”
老翁答道:“正是。”
自此,温伯雪与李白夜晚同榻而眠,白则在黄山四处漫游。
一日,温伯雪对李白说:“你雅号‘诗仙’,何以无诗于黄山?”
李白说:“黄山妙绝,处处是诗,画。
写黄山,画黄山皆落窠臼也!既蒙厚爱,我奉上一诗。”
说毕,铺纸振笔一挥而就。
诗题是《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岭旧居》,诗曰:“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
亦闻温拍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渡,碧嶂尽睛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这一天李白同温处士携手来到北海观云海。
山灵感激李白为黄山赋诗,从散花坞中生出一支巨大的石笔,耸出云海之上;一株奇松盘曲于石笔之上,与笔之毛颖无二致,后人称这尊奇峰和这株奇松为"梦笔生花"的左边,又从云海里慢慢升起一只巨大的笔架。
一座石山,顶分五岔,奇巧天然,后人称为“笔架峰,”与“梦笔生花”相应成趣。
李白愕然。
温处士拊掌大笑曰:“黄山多情义,是山灵送给你的两件礼物。”
李白说:“还是留在这里吧,让黄山多一处奇景,给后人一份纪念。”
温处士陪李白游完北海,来到狮子林,见一石崖顶上蹲着一只石猴,神情专注地看着面前的云海,形态惟妙惟肖。
他们继续前行至西海门,看到“仙人晒靴,”此时红日将坠,满天晚霞瞬息万变,绚丽多彩。
李白对温处士说:“非是神笔难描绘,此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
最后来到东海门,温处士用手一指,眼前突现一座长桥似长虹横于天际。
二人携手起到桥上,温处士说:“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就在这里分手吧!”说着将李白推了一下,待李白醒过来,那座横于天际的长桥没了,温伯雪也不见了,自己站在一个山村的村口。
从村外走来一位老妇,头戴草帽,肩荷锄头,手上拎了一篮子蔬菜。
李白上前施礼,开口说道:“请问老嫂,这是什么地方?”
老妇回答说:“这里是碧山胡家。”
李白又问:“是胡晖,胡学士居家的碧山胡家村?”
老妇说:“就是,就是!”
李白到村口的消息,很快传到胡学士的耳里,他一路小跑来到村口,只见李白正同村民话短道长地亲热交谈。
胡晖与李白只是互闻其名,未曾谋面,今日一见,分外亲热。
李白一到胡家,立即被胡晖全家待为上宾。
几天下来,李白与胡晖一起饮酒赋诗,谈古论今,观赏山色美景,田园风光,十分开心。
不过李白最是对胡晖家的那一对白鹇感兴趣。
常常逗着白鹇玩,给它喂食。
尽管只几天工夫,这对白鹇已对李白有了感情。
只要李白一回来,就绕着他身前身后不肯离开。
因此,李白也就越发喜爱了。
李白欲求胡学士家的白鹇,但又不便向主人开口提出。
一次李白同胡学士交谈中,得知学士有意求诗并以白鹇相赠时,喜出望外,满口答应,即兴写了一首《赠黄山胡公求鹇》的诗。
诗曰:“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辄赠,笼野人还。”写毕又续上一段小序:“闻黄山胡公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以其名呼之,皆就掌取食。
然此鸟耿介,龙难畜,余生平酷好,竟莫能致。
而胡公辄赠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会夙意。
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
这白鹇是黄山所产的一种珍贵飞禽,形若山鸡,羽毛白质黑边,美似锦文。
每一展翅,则文采斑娴。
李白离开碧山胡家时,胡学士特地请匠人做了一只精制的笼子,将两只白鹇装上,派人随李白一道送到铜陵的大通镇。
李白自大通乘船东下,回到当涂李阳冰县衙。
李白于天宝十二年(753)游黄山的一些轶事,写进他的诗篇,也流传于黄山一带民间。
碧山胡家村的后人,为纪念李折这次来访,在村口修建了一座“问余亭”,至今仍然保存得很好。
亭门两旁的石柱上刻有“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的一副对联,字迹仍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