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蒙古歌曲特点

    蒙古歌曲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

    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民歌。

    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

    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

    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

    科尔沁草原的民歌以抒情为主,流行的有《思乡曲》、《威风矫健的马、有《翠玲》、《孟阳》等。

    长调民歌在一些长音的演唱上,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情绪自由延长,从旋律风格及唱腔上具有辽阔、豪爽、粗犷的草原民歌特色。

    长调民歌的衬词均以"嗒咿"、"咿哟"、"咿哟"等。

    高音的衬词一般为开口音或半开口音;中音的衬词较灵活,结尾处的衬词一般是半开口音或闭口音。

    2、短调民歌。

    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

    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

    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

    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

    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

    流行的有《锡巴喇嘛》、《成吉思汗的两匹青马》、《美酒醇如香蜜》、《拉骆驼的哥哥十二属相》等。

    短调民歌流行在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

    土默川平原及自治区其他农业和半农半牧区的民歌,都是短调民歌。

    短调民歌也叫爬山调,山曲儿,多用汉语演唱。

    扩展资料:

    歌曲分类

    1、述事歌。

    述事歌是近百年来在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和农业区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复杂情节、人物众多的大型民歌体裁。

    其形成过程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思想、生活方式上都有其深刻原因的。

    从民族艺术的角度讲,蒙古人素来善于运用巨大的、史诗性的艺术形式来反映自己的生活,塑造心目中的高大英雄形象。

    2、古代狩猎歌曲。

    狩猎歌曲是猎人们在深山密林中进行狩猎劳动时歌唱的一种民歌体裁。

    3、牧歌。

    牧歌作为一种民歌体裁,它是蒙古族游牧生活的一面镜子。

    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

    歌唱草原、赞美骏马是牧歌中常见的题材。

    4、宴歌。

    宴歌,也有人称之为酒歌。

    宴歌是蒙古人民在饮酒或筵宴的场合歌唱的一种有浓厚生活风俗的歌唱体裁。

    特别是当草原上举行那达慕盛会或草原婚礼时,更是载歌载舞,热闹非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歌曲

    蒙古歌曲特点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