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我最喜爱的一首古诗――观沧海

    ;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

    “碣石”,据《汉书·地理志》载,在丽城(现在河北乐亭)西南,六朝时沉入海里。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头两句起得很平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说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

    原来的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乐亭县的西南,面对着渤海。

    水何澹澹六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

    “澹澹”,是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何”,这里当“多么”讲。

    “水何澹澹”,写出了大海涌起阵阵波涛,显示了大海的力量和宏伟气象。

    其中有惊讶,有赞美,正是刚刚登上山顶的第一个印象。

    “竦峙”,是高耸屹立的样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我们都知道,同样是观海,站在岸边,坐在船头,或者是登上山顶,我们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

    曹操这时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

    所以他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

    山岛巍然,一下子就夺去了诗人的注意,所以紧接着就写岛上的景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仿佛其中有无限的生趣等待我们去发现。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随着一阵萧瑟的风声,突然涌起了滔天的波澜,使人觉得惊叹都有点来不及呢!可是等我们掉转视线,去看那涌起的洪波的时候,诗人却不再描写下去了。

    “水何”六句是正面铺写大海。

    其中真正写大海的只有两句。

    虽然字数不多,但作者着重抓住了海水的形态变化进行大笔勾画,写出了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

    “水何澹澹”是写大海在无风情况下水波动荡的样子,而海水一遇到大风,就会立即掀起轩然大波。

    “洪波涌起”仅四字就逼真地展现出了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

    “涌”字用得尤其出色。

    从这句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写海。

    如果只写茫茫无际、波涛汹涌的海水,即使写得再好,也会给人以枯寂之感,所以作者在描写大海时,又插以山岛草木来点染,有了山岛草木的点染烘托,就把大海写得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人感觉到,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

    我们试把这几句联起来吟诵一下,就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茫茫苍苍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图画啊!

    日月之行四句

    面对这迷人的海上风光,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虽然是高度的夸张,但作者还是紧紧抓住了大海气势磅礴这个特征来写,夸张是合情合理的。

    诗人丰富的想像,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寥寥十六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

    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实在是壮观极了。

    “星汉”就是天上的银河。

    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来,绕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

    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

    太阳、月亮和银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辉煌、最伟大的形象了,可是诗人觉得它们的运行仍然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

    这种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诗里是并不多见的。

    也是全诗的高潮。

    景情结合的特点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

    前面已经表明,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这种抒情方式与其他古代许多写景诗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

    古代许多写景抒情诗是情景分写,或上文侧重写景,下文侧重写情。

    如荆轲《易水歌》上句“风萧萧兮易水寒”,侧重写风水;下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壮士决死的感情。

    又如杜甫的《登岳阳楼》,上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侧重写景,气魄也很大;而下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则侧重写情。

    《观沧海》完全是把情包含在景中的,寓情于景中。

    《观沧海》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

    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于是借助丰富的想像,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

    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

    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我最喜爱的一首古诗――观沧海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