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林黛玉的诗词

    关于林黛玉的诗词

    葬花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有人说“没有林黛玉就没有《红楼梦》”,我认为“没有《葬花词》就没有林黛玉”。

    作者曹雪芹借《葬花词》塑造黛玉多愁多泪的艺术形象,表现其多情多感的性格特点。

    而黛玉借《葬花词》感叹自己悲戚无奈的生活和命运。

    黛玉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红楼梦》开篇就提到她是为流泪而来的。

    虽然其身为千金小姐,但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

    虽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满足不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大观园的热闹生活不能让她从根本上得到感情慰藉,而虽有宝玉的心心相印,仍旧对未来没有把握和信心,感到迷茫与怅惘……《葬花词》是林黛玉在百花凋落的暮春时节咏的,借花喻人,倾吐自己满怀的愁绪和无可名状的悲愤。

    (1)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

    —— 对死亡的焦虑,对人生幻灭的感慨。

    (2)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

    (3)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

    (4)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5)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最终发出“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

    《葬花词》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

    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诗词原文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诗词译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经觉得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诗歌全文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注释翻译

    〖桃花帘外东风软〗这句是“帘外桃花东风软”的倒装。

    帘:用布、竹、苇等做成遮门窗的用具。

    东风:即春风。

    东风软,即春风徐徐吹来,轻柔和软。

    〖桃花帘内晨妆懒〗这句是“帘内桃花晨妆懒”的倒装。

    桃花指人,即黛玉自己。

    晨妆懒:早晨由于伤春而没有情绪梳妆打扮。

    〖人与桃花隔不远〗即人和桃花相隔不远。

    隔:间隔,距离。

    李白《江行寄远》诗:“疾风知片帆,日暮千里隔。

    ” 〖东风有意揭帘栊〗春风象故意掀开帘栊的一角。

    栊:窗上的棂木或窗户。

    帘栊即门帘或窗帘。

    〖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欲看帘内之人,但帘不卷,所以看不清楚。

    窥:观看。

    〖仍旧〗也作一仍旧贯,即照旧行事。

    《论语·先进》:“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桃花帘外句:帘外的桃花开得依然很艳。

    〖瘦〗肌肉不丰满,指病态、愁容。

    〖花解怜人花亦愁〗花若能懂得同情人,它也会发愁。

    解:懂得,知道。

    〖隔帘消息〗指帘外桃花与帘内少女互相怜惜的情绪。

    消息:音讯。

    隔帘的消息只有春风送递。

    〖庭前春色倍伤情〗这句是说看到庭前春色使人倍加伤感。

    伤:悲伤。

    伤情,即忧思之感。

    〖闲苔院落〗庭院里长满了荒凉的青苔。

    〖茜裙偷傍桃花立〗身着红色衣裙,悄悄地倚着桃树而立。

    茜裙:茜纱裙,红色的裙子,这里是指穿着茜纱裙的人。

    唐《李群玉诗集·黄陵庙之二》:“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儿女茜裙新。

    ”茜是一种根可作红色染料的植物,这里指红纱。

    偷:即悄悄的。

    〖桃花桃叶乱纷纷〗东风吹得桃花桃叶分散披离。

    纷纷:杂乱貌。

    〖花绽新红叶凝碧〗花儿刚红,叶儿已成碧绿色。

    花绽:花已饱满裂开。

    北周庾信《庾子山集·杏花》诗:“春色才盈野,枝枝绽翠英。

    ”叶凝碧:桃叶颜色碧绿。

    〖雾裹烟封一万株〗千万桃树盛开花朵,看上去就像被裹住在一片红色的烟雾中。

    程高本改“雾裹”为“树树”,“树树烟封一万株”语颇不词。

    雾裹烟封:桃花盛开时,象被一层朦胧的烟雾笼罩。

    〖烘楼照壁〗火红的桃花颜色反映到楼阁和墙壁上,或指桃颜色很红,烘托得楼房和墙壁十分美丽。

    因桃花鲜红如火,所以用“烘”、“照”。

    〖天机烧破鸳鸯锦〗天机:天上织女的织机。

    鸳鸯锦:带有鸳鸯图案的丝织物。

    传说天上有仙女以天机织云锦,这是说桃花如红色云锦烧破落于地面。

    “烧”、“鸳鸯(表示喜兆的图案)”皆示红色。

    〖春酣欲醒移珊枕〗春梦长酣,睡眠欲醒,移动一下红珊瑚枕,即不忍晨兴之意。

    春酣:春梦沉酣。

    亦说酒酣,以醉颜喻红色。

    珊枕:珊瑚枕,即珊瑚作的枕头,或因张宪诗“珊瑚枕暖人初醉”而用其词。

    〖金盆〗指铜盆。

    〖香泉影蘸胭脂冷〗手隐没在有香味的泉水中,觉得有些冷。

    香泉影蘸:面影映在清凉的泉水中。

    影蘸:即蘸着有影,指洗脸。

    “影”,程高本误为“饮”。

    北齐卢士琛妻崔氏有才学,春日以桃花拌和雪给儿子洗脸,并念道:“取红花,取白雪,与儿洗面作光悦;取白雪,取红花,与儿洗面作妍华。

    ”后传桃花雪水洗脸能使容貌姣好。

    胭脂:在此指涂了胭脂的脸。

    〖何相类〗什么东西与它相像,或是与什么相类似呢? 〖花之颜色人之泪〗承上句意,鲜红的胭脂与什么相似。

    全句意是:花的红颜色像愁人的血泪。

    人之泪:人的泪象胭脂一样红,是说流出的是血泪。

    相传杨贵妃选入宫中,与父母告别时,哭泣面流血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若将愁人的血泪与花相比,泪水总是常流,桃花总是明媚。

    〖泪干春尽花憔悴〗泪水流干,春色也消逝,花儿也随之枯萎。

    憔悴:瘦弱萎靡,也泛指受折磨、困苦。

    屈原《渔父》:“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 〖遮〗掩蔽,唐代韩愈《西山》诗:“为遮西望眼,终是懒回头。

    ”憔悴花句:萎靡的花掩盖着惆怅的人的脸。

    〖花飞人倦易黄昏〗花瓣飘落,人也疲倦,黄昏迅速来临。

    〖杜宇〗即杜鹃鸟,也叫子规,过去有“杜鹃啼血”的说法,传说古代蜀王名杜宇,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此鸟,啼声悲切,又说它的叫声很象说“不如归去”,所以后人称杜鹃为杜宇。

    《十三州志》:“当七国称王,独杜宇称帝于蜀……望帝使鳖冷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冷,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

    ”子规即杜鹃,一称杜主。

    晋左思《蜀都赋》:“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魂。

    ” 〖寂寞帘栊空月痕〗寂静的窗棂上只留下月儿的光痕。

    寂寞:寂静

    唐多令·咏絮 曹雪芹 (林黛玉) (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回)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逑。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注释〗

    1.“粉堕”二句——粉堕、香残,指柳絮堕枝飘残;粉,指柳絮的花粉。

    百花洲,《大清一统志》:“百花洲在姑苏山上,姚广孝诗:‘水滟接横塘,花多碍舟路。

    ’”林黛玉是姑苏人,借以自况。

    燕子楼,典用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中唐代女子关盼盼居住燕子楼怀念旧情的事。

    后多用以泛说女子孤独悲愁。

    又苏轼《永遇乐》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故也用以说女子亡去。

    2.逐对成球——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黏在一起。

    “球”谐音“速”;逑,配偶。

    这句是双关语。

    戚序、程高本“对”作“队”,则只就景物说。

    从己卯、庚辰本。

    3.缱绻——缠绵,情好而难分。

    风流,因柳絮随风飘流而用此词,说才华风度。

    小说中多称黛玉风流灵巧。

    4.谁拾谁收——以柳絮飘落无人收拾自比。

    戚序、程高本“拾”作“舍”,误。

    以柳絮说,“舍”它的是柳枝;若作自况看,宝玉亦未曾“舍”弃黛玉。

    今从己卯、庚辰本。

    5.“嫁与东风”句——亦以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天不管,自喻无家可依,青春将逝而没有人同情。

    用唐人“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诗意。

    6.忍淹留——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归。

    〖鉴赏〗

    在林黛玉这首缠绵凄恻的词中,不但寄寓着她对自己不幸的身世的深切哀愁,而且也有着那种预感到爱情理想行将破灭而发自内心的悲愤呼声。

    全词语多双关,作者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十分明显。

    如“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不但以柳絮之色白比人因悲愁而青春老死,完全切合黛玉,而且也能与她曾自称“草木之人”巧妙照应。

    从这一点上去看这首词,它对我们研究作者写宝黛悲剧的原来构思也是有启发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