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作《罗浮山赋》原文
罗浮山赋
周后运
罗千峰之秀邃兮,观乎高拔而深远;浮四海之浩渺兮,见之轩峻(1)而峥嵘。
玉带(2)横江,蜿蜒兮千里之外;门庭幽谷,宁静兮天南之中。
峭壁危崖,听山山之瀑布;琉璃圣境,观处处之流淙。
白石漓水,含千丈之素练(3),黄龙出洞,余万古之虚空(4)。
如簇如怒,点化兮仙人,成就兮林泉;如箭如风,得道兮旧年,表征兮鳞松。
日啖荔枝,三百颗化成文赋(5);天成玉府,一派天演绎鸿蒙。
观天籁之梵唱兮,峰前聚霞,仪态自然;接金盘之玉露兮,顶上飞云(6),气势恢宏。
北望泉源之清,劈削刀斧,铁桥连塔;南结玉鹅之秀(7),倒垂折扇,龙王盘坑。
白云中出,罗山万仞,峭绝而鼎峙;天外仙来,浮岛一峰,急趋而狮雄。
百花怒放,灿烂如同霞锦,满杜鹃之曲径;五马归槽(8),岗阜错乎犬牙,望方外之归僧。
灵山能醉人,有酿泉之美(9);与酒同芳鲜,喜古观之鸿。
白莲生池(10),散馥郁兮缥缈;犀牛卧潭(11),荡水气兮空灵。
潜夜引辉,为耀真之阴室;幽境朗日,曰朱明(12)之阳宫。
典午(13)三清苑,守冲虚而务本;朱明七洞天,参玄奥之精英。
狮子峰(14)外,苍苔百里,花落满径凤毛;黄龙洞(15)口,古松千树,月筛一地龙鳞。
安期(15)会神女,水露呼吸;碧泉成香酒,酥醪乃成。
金塔易攀,九天盈尺;铁桥难觅,一语中锋。
峰作双人,旖旎成于鬼斧;枝为连理,缠绵借于神工。
危崖峭壁,华首之会(16),见证五百真人;林木苍郁,琼台之聚,招来三岛仙翁。
罗浮初地,扣关青牛(17)往西;明月古寺,驮经白马(18)于东。
云烟俱散,实宇内之仙都;天风正爽,见海上之蓬瀛(19)。
殆及盛世,正教广兴,招四远之游人;勃兴前代,山门重振,传九州之令名。
探幽问古,脱红尘之羁绊,汲寒泉以明性(20);访道问僧,出樊笼以逍遥,煮白石(21)而养生。
圆中国之美梦,所贵有容;厚风俗之朴气,夫唯不争。
注释:
(1)、轩峻:宽敞高大。
壮丽含义为健壮美丽。
宏壮美丽。
多指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
(2)、玉带;代指广东三达水系之东江,盘桓于罗浮山下,如同玉带。
(3)、素练:代指白色的布匹,此处形容瀑布。
(4)、虚空:道教用语,指一切万物本体不存在,但能感觉到。
也代指修行的较高境界。
(5)、三百颗化成文赋;选自苏轼《惠州一绝》。
原诗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6)、顶上飞云:罗浮山最高峰为罗山的飞云顶(峰),海拔1296米。
(7)、南结玉鹅之秀:玉鹅峰为罗浮山南面诸山之祖。
岩壁陡峭,有明学士赵志皋摩崖石刻“千丈岩”。
此处产龙须草,故又名龙须岽。
传说葛洪之妻鲍姑在此采药堕崖而亡。
(8)、五马归槽:五马归巢原是中国风水学堪舆用语,一般指五条像马型的山脉共同指向一处结穴的地方,并且结穴处明堂较大,座山、朝向选择容易,青龙、白虎、玄武、朱雀格局明显的风水佳城 。
(9)、酿泉之美:酥醪观朝斗台(或作礼斗台,误)下,山势龟裂,水流出,名为酿泉。
易顺鼎有诗云:“北有酥醪观,南有卖酒田,我疑罗浮君,乃是古酒仙,灵山能醉人,与酒同芳鲜。”酿泉水所酿的酒,醇香味美,有关的神话传说不少。
(10)、白莲生池:白莲池 在麻姑峰下,冲虚观前300米。
蔡元厉诗云:“麻姑曾驻五云车,犹有白莲开旧花。”朱明洞水流于此池。
池中多白莲。
祝枝山《游记》称:“(白莲)千万计,花甚巨,叶大如车盖。
微风吹之,撼撼如玉石之声。”
(11) 犀牛卧潭;犀牛潭 (凤浴潭) 在夜乐洞中,水清见底。
传说昔人遇骑犀牛者于潭上,不知所往。
又传,武则天曾派人在此采药。
(12)、朱明:太阳。
《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王逸 注:“朱明,日也。”
(13)、典午: “司马”的隐语,也代指晋代。
《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周语次,因书版示 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
’典午者,谓司马也。
(14)、狮子峰:狮子峰是朱明洞南面的一座山峰,海拔243.3米,山顶有刻“狮峰”两字的花岗岩石峰。
山峰东北建有旷心亭。
亭上方与下方均辟有大小不等观赏平台。
(15)、安期:安期生,亦称安期、安其生。
人称千岁翁,安丘先生。
琅琊人阜乡人。
师从河上公,黄老道家哲学传人,方仙道的创始人。
(16)、华首;唐朝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奉旨兴建,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据说当年有500花首真人聚集此地面得名华首寺。
明万历年间,罗浮山佛教兴盛,有十八寺,华首寺被称为“第一禅林”。
(17)、青牛:兕,状如牛,苍黑,板角。
逢天下盛,而现世出之,曾为老子坐骑。
(18)、驮经白马:在汉朝时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国,用了一匹白马驮经,建造了白马寺纪念这匹白马,所以有了白马驮经的传说。
(19)、蓬瀛:蓬莱和瀛洲 。
都是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
(20)、明性: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
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
乃禅宗悟道之境界。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21) 煮白石;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因借为道家修炼的典实。
不知是不是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