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情人节是七夕那为什么要过西方的情人节呢
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
3月14日式白色情人节。
元宵节才是中国情人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此称谓古来已久。
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
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才可以出来夜游观灯,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
所以元宵节在民间是象征着爱情的节日。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
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
所以说元宵节才是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至于七夕,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牛郎织女的传说之所以令人尊敬,是因为虽然他们每年只有一次相聚的机会,但彼此都不离不弃,七夕倡导的是忠贞的爱情。
所以如果硬把七夕称为中国情人节和七夕所蕴含的东西是完全相悖的。
为什么人们都把七夕称作中国情人节,是现在人们对西方情人节和七夕蕴含的意义都不清楚。
牛郎和织女在传说当中不仅仅是夫妻,而且已经生儿育女,所以称他们是情人关系显然不合适。
牛郎织女的传说早在《山海经》中便有记载,中国历史上,历来把七夕看成是“乞巧节”,这才是七夕真正的文化内涵,更准确一点说,这一天是“男乞文、女乞巧”。
男子一般在这个时候,对对子、习文、练书法等等,祈求第二年能取得功名,女孩子在这一天,对月穿针,祈求巧技,将来找个好丈夫。
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过的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
因此不能单纯地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就把七夕附会成“情人节”,严格意义来说,元宵节的“情人节”功能胜于七夕节,因为元宵节是为未婚男女提供了一个结识、见面的机会,而七夕的牛郎织女却是夫妻相会。
如果把七夕称为中国情人节,是用西方文化诠释华夏文化,这样显然是不妥当的。
所以,元宵节才是中国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