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鹅主要写了什么
咏鹅
[唐]骆宾王[1]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注释
《咏鹅》诗---鹅(实景图)
《咏鹅》诗---鹅(实景图)
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划。
折叠原文大意
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对天唱着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上,红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
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
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
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鉴赏一:
《咏鹅》诗相关作品
《咏鹅》诗相关作品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鉴赏二:
《咏鹅》诗---儿童读物
《咏鹅》诗---儿童读物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684以后),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骆宾王
骆宾王
浙江)人。
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早年丧父,家境穷困。
龙朔(唐高宗年号,公元661-663年)初,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
后拜奉礼郎,曾从军西域,又入蜀从征云南。
返京后,任武功主簿,转明堂主簿,迁侍御史。
被诬入狱,遇赦后出为临海丞。
为徐敬业草讨武檄文,讨武兵败,逃亡不知所终。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其为五律,精工整炼,不在沈、宋之下,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