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高一必修一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 二府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高一必修一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