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的"比兴"的含义
发布者:张俊明2019-11-27
【比兴】
文学创作中的两种手法。
比是比喻。
兴为寄托。
比、兴两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
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风、赋、比、兴、雅、颂“六义”的两种。
郑玄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兴”是见今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注)。
把比兴与美刺联系起来加以解释。
比兴之法多用在旧体诗词和民歌中,一般文学作品中极少运用或不用。
是古文创作中的主要的3个手法。
赋,比,兴。
另还有风,雅,颂三种,这六个手法被称为六艺。
其问中,比是比喻的意思。
兴是烘托,寄托的意思。
这些多是用在旧体诗,曲,词中。
现在一般很难见到很好的比兴手发的描写。
很早的文学作品就大量应用了这些创作手法,如《诗经》中就颇见六艺之精彩。
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铺陈直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引譬设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也就是触景生情,托物兴感,启发联想和想象。
《诗经》中的民歌运用赋、比、兴手法,形象鲜明生动,使鸟兽草木的神态色采、天地山川的万千景象、人物的音容笑貌,无不活生生地表达出来。
从《诗经》起始的赋比兴,特别是比兴手法,已成为我国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准则,对后代的诗歌发展,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