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文化
被列为中国古四渎之一的淮河,不仅是一脉佳水,而且是一条文化味道很浓很浓的河。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淮,水。
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
从水,佳声。”佳是美好之意,佳水自然是美水、好水。
从甲骨文“淮”字的构造来看,是形声加会意,由一只水鸟和一条河流构成,表示水鸟在水面上欢叫飞翔。
唐代茶圣陆羽遍访天下名泉,也曾到过桐柏,他在《水品》中将淮河源头之水评为“天下第九佳水”。
千里淮河有“七十二河归正阳,三十六湖在颍上”之说。
正阳关是淮河第二名关,此处淮河岸边有座迎水寺,寺里有幅楹联曰:“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我们从寺的名称和楹联的含意,可以看出淮水之美、淮河之幽。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缘,春潮夜夜深。”王昌龄这首《送郭司仓》,试图用门前碧绿的淮水来留客,也是希望羁旅在外的游子不要辜负了这一河好水。
淮河流域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农区,较早地打上了农业文化的烙印。
《亳州志》称其“地平壤厚,得中土之和气,百物以蕃,众庶以集”。
《颍州志》称其“土壤沃饶,风雨和会”,“有鱼稻之饶”。
所载“珍珠秫”,也就是玉米,是我国关于玉米种植的最早记录。
据2001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考古发现,早在9000多年前,生活在淮河流域的贾湖人就已经创造出相当发达的稻作文化,由此推断淮河流域是我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地。
这里也是我国豆类种植较早的地区,《淮南子》记述了豆类的种植时间和生长规律。
我国制造豆腐始于淮南王刘安,用淮河之畔八公山泉水制造的八公山豆腐,闻名遐迩,被称为中国一绝。
明代有《咏豆腐》诗赞曰:“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退尽见精华。
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
瓦罐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时至今日,淮南八公山豆腐仍在全球享有盛誉。
《晏子春秋》上说:“橘生淮南即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所以,我国历史上以淮河为界形成了”南稻北麦“的粮食种植大格局,也因此形成了“南人吃米,北人吃面”的生活习俗,更进而留下“南人驾船,北人骑马”的说法。
还在小时候,我就耳闻过“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传唱,听到过“收了淮河湾,富甲半边天”的歌谣。
淮河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有“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之说佐证。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血液流成了淮河,毛发长成了森林,骨架形成了山脉,双目生成了日月。
考古发现,与“北京猿人”同期的“南召猿人”用石器在淮河流域打造了旧石器时代的文明。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掘出来的陶器、骨器、墓葬、坑炕,展示了淮河流域8000年前的辉煌。
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蒙城尉迟寺新石器遗址,用其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史前建筑和众多的农作物、动植物遗存透露了淮河流域原始农业的灿烂文明,引起了史学界空前的震动。
这都是淮河流域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有力旁证。
《诗经》曾有诗赞美:“鼓钟将将,淮水汤汤。”“鼓钟喈喈,淮水皆皆。”淮河被称为“华夏风水河”,夏商开始,历代帝王都派大臣祭祀淮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秦始皇在淮河源头修建了“淮渎庙”,后来历代帝王都对淮渎之神累累加封,为其戴上“长源公”、“长源王”、“东渎大淮之神”等桂冠。
淮渎庙也按王侯的规模屡加修缮,以至规模宏大,巍巍壮观。
康熙32年,朝廷还委派礼部员外郎、内阁中书敬奉康熙亲笔题写的“灵渎安澜”匾额刻石前来淮渎庙祭祀。
淮源还建有禹王庙,相传当年大禹治水,遇到巫支祁在淮河兴风作浪,大禹就命令太阳神之子庚辰用定水神针将巫支祁拿住,用铁链锁于淮井之中。
这位治水功臣还娶了淮河女儿涂山氏为妻,但为了疏导淮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受到淮河人民的万分爱戴,淮河流域的不少地方都建起了禹王庙。
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功成身退,化而为熊,妻子也化而为石,最后石破天惊,又生出了夏朝的第一个帝王夏启。
虽是传说,但却表达了淮河人民的丰富想象和美好愿望,也充分说明了淮河流域历史的厚重。
淮河流域的先民被称为“淮夷”,《诗经》、《春秋》、《左传》都有关于淮夷的记载。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夷”的解释是:“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可见淮夷部落英勇、强悍、善射。
夏、商、周三朝都与淮夷部落发生过交往与战争。
被称为中华人文之祖、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从渭水之滨来到淮河流域,并在淮阳建立都城。
另一位“三皇”神农氏也曾在泗水之畔的曲阜建都。
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冲撞与磨洗,历经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终于形成了贯通东西、独具特色的淮河文化。
古往今来,从淮河流域走出许多思想大家、政坛巨星和文化名人,他们像耀眼的星辰,光照千古。
喝颍河水长大的管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平民政治家和思想家,以其超人的智慧、独到的眼光和卓越的才能,辅佐齐王励精图治,终使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出生在涡河岸边的道学家老子,曾骑一头青牛飘然而出涵谷关,留下一本五千言的《道德经》,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不朽之作,至今仍令中外学者叹为观止。
涡河之畔留下的三座太清宫,仍让世人顶礼膜拜。
同样在涡水之滨吸足了日月精华的庄子,用哲学家的目光、诗人的语言,来解说道教理论,更是大气磅礴,汪洋恣肆。
其浪漫主义的天才想象,成为后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学英豪。
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曹操,以一介平民跻身皇帝之列的朱元璋,这些在中国历史上都占一席之地的淮夷之后,哪一个不是如雷贯耳、名冠古今!
传说也罢,古迹也罢,名人也罢,都在淮河流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展示了淮河流域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国人对淮河敬重有加。
哦,淮河,我的故乡河。
你是一条历史的河,你是一条文化的河。
你那数百万年的河龄,足以告诉人们什么叫历史。
因你而留下的传说、记载和痕迹,足以告诉世人什么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