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初中语文知识(例如古诗的结构和特点)

    诗歌呈现出跳跃性的结构特点。

    从外形式上看,诗歌是分行、分节排列而成,这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表层结构形态。

    更为重要的是,在内形式上,诗歌呈现出一种跳跃性结构形式。

    所谓跳跃性结构形式,是指诗歌的结构并不遵循自然时空顺序,而是在时空上任意伸缩张弛,突如其来又突如其去,从一端跳到另一端,有意留下空白,且省略有关过程和过渡性的句、段及关联词。

    诗歌结构的这一特点,是由它的审美特性决定的。

    诗歌既然饱和着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就得遵循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而情感和想象的逻辑是不受时空的限制的,她忽此忽彼,忽前忽后,跳荡不已,这样它就必然呈现出一定的跨度。

    参考:所谓诗歌结构的跳跃性,是针对事件发展的逻辑来说的,也就是说,诗歌的言说一般来讲并不遵循事件发展的逻辑或顺序,所以在诗的语言表现层面上,读者很难找到事件发展的线索逻辑,于是出现了诗歌的抒情对事件发展逻辑而言的跳跃性。

    这说明,诗歌结构所遵循的是表情需要,其结构是按照感情表现的需要来构成的,情感本身的非逻辑化必然会造成诗歌语言表现的跳跃性。

    更多追问追答追答

    古代诗词是非常讲究结构形式的。

    它既体现了诗人的写作思路,又承载着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要了解诗歌的一般结构特点,以快速敏锐地整体把握全诗。

    在古典诗词中,通常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前面的景为后面的议论或抒情作铺垫,而后面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也一定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来阐发。

    除此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点:

     1.开门见山:无论说理或叙事,不拐弯抹角,开端即直截了当地切入本题,这就是开门见山。

     2.欲扬先抑:为了张扬某种事物或人物,先把它(他)贬抑下去,制造悬念,形成波澜,突出某个事物、人物或某种思想的常见的表现手法:

    3.前后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等。

    4.情景分写:情与景分别咏写,贵在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比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前半部分写景。

    后半部分抒情,在写法上又各有错综之妙。

    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紧承第一句“风急”,第四句紧承第二句“渚清”,第五、六句写登高所感,第七句承第五句“作客”,第八句承第六句“多病”,结构非常严谨。

    追问

    那我们门上贴的对联是怎么贴的,对联有什么特点

    追答

    对联有哪些特点

    一是字数要相等

    二是词性相当

    三是结构相称

    四是节奏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六是内容相关

    初中语文知识(例如古诗的结构和特点)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