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

    1、《青春》席慕蓉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赏析:

    人生的旅程已快结束,前景不会发生什么变动了;该留的泪都已流了,人生的滋味已都尝遍,不会再遭逢什么希望未曾遭逢过的悲欢了。

    青春已经过去,它如今已成回忆。

    青春岁月匆促短暂得很;“我”还未尽情享受青春的欢乐,于迷茫之中,青春时代就这样结束了!整篇诗行中,都弥漫着悠悠的遗憾。

    因为美和时间打的永远是一场失败的战争,所以诗人含着泪“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2、《热爱生命》佚名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

    既然钟情于玫瑰 ,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

    只要热爱生命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赏析:

    对于成功,是需要落实的,而在行动的过程中未免有许多风雨是无可避免的。

    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些阻碍自己前进的东西才更能丰富你行走的道路。

    一直向前。

    一切顺利是不可能的。

    也是缺乏美感的。

    因为经历过的人生才是美丽的。

    要想成功,要想有自己的舞台,要想为自己或长或短的生命增添斑斓的色彩,我们就前进吧,和着风伴着雨。

    诗人认为只要心中有爱,有着对生命的一种热爱,一切美好的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3、《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赏析: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组镜头摄取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第一个镜头中“你”是看风景的主体,到第二镜头里,桥上的“你”就是楼上人眼中的风景,成为看的客体了,主客体位置不着痕迹的转换,暗示了宇宙中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相对性。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两个镜头又构成了另一组并列蒙太奇,是对前一组镜头显示的哲学上的相对性的强化。

    诗人解释说:“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但绝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示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

    4、《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赏析: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5、《卵石》佚名

    卵石

    是一种完美的造物

    等于它自身

    留神于它的限制

    确切地充满了

    卵石般的意义

    他的香气不会令人想起任何事物

    不会吓跑任何事物不会激起欲望

    它的气味和寒冷

    公正而充满尊严

    我握着它时

    感到深深的悔恨

    它高贵的身体

    被一种虚假的温度渗透

    ——卵石不会被驯服

    最后它们都会看着我们

    以平静、清澈的眼睛

    赏析:

    诗歌一开始以冷静的语调作出判断:“卵石∕是一种完美的造物”。

    “完美”是极致意义的词语,似乎不应该用来修饰卵石,卵石太普通了,这一词语的陌生组合,引人对卵石产生非分的想象。

    但诗人马上制止这种猜想,以四个诗节阐释“完美”的含义。

    卵石的完美在于它与自己相等,打破了人们对完美的期待,完美在世人心目中的各种各样附加的含义,被诗人删除了,并且诗人强调地指出卵石的完美就是它是卵石,而非他物。

    诗人用“留神于它的限制”赋予卵石以理性的人格,卵石懂得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的边界,它用理性控制自己,确保自己的完整,“确切地充满了”表达了卵石既不想越出自我,以扩大疆界来增加自我,也不想因为任何因素减少自我,总之,必须是准确地等于自己,以保证自己的圆满自足。

    接下来诗人从卵石与他者的关系中,进一步说明卵石的自我意义。

    卵石不是孤立于世界,它的存在必然和他者发生联系,但是卵石在这种联系之中,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它保证自己在与他者的联系中的零影响。

    它的气味(译者翻译为“香气”似不妥,香气浓烈了些,应该是下文的“气味”)“不会令人想起任何事物”,他者看到的是它自己。

    它也不会戴着冠冕吓跑任何事物,它不具备威胁,没有威权形象。

    它甚至不会激起他者的欲望,不让占有,也不让玷污。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