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学化,这样做对吗?有利?有弊?
一、何谓“小学化”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已经是一个十分严重十分普遍的问题,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蔓延着,并仍有愈演愈烈之势。
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
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有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要求。
在这种错误作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剥夺了。
以至于有些专家不得不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因此,必须克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
二、缘何“小学化”
1、应试教育影响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重智育轻德、体、美、劳教育的思想依然很严重,导致从小学期就开始过于注重教学质量。
一些小学甚至举行小学一年级入学考试,题目之难,难到考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书写辨认和二十以内的加减法。
2、家长错误心理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不能以幼儿为本,不能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更没有重视教育方法上的统筹兼顾,也没有以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
家长存在误区是有深刻原因的。
一是家长不了解幼儿教育规律,二是家长急功近利心理严重,三是家长和幼儿园沟通交流不够。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出生那一天,很多家长们就进行赛跑,学什么都想超前。
有教育专家的调查显示:很多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
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读写算之类的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
于是,孩子们在一岁内开始认字,三岁内开始学外语,不到6岁的孩子85%以上参加各种培训班,5岁不到就千方百计送去读一年级。
家长的这种心态和行为,致使有些幼儿园以读、写、算为幼儿主要活动内容,拿教珠算、汉字、拼音等小学化的东西来吸引孩子入园。
有些为了迎合家长的意愿或者进入小学考试,必须开设幼儿写字、算题等。
一些民办幼儿园老师说,他们的幼儿园都让孩子做到100以内的加减法,会写很多字,并且说,这些都是家长要求的。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家长只是想让孩子写几个字、多做几道题。
3、办园理念问题:一些幼儿园迫于招生压力,迎合家长心愿,同时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办园理念严重落后,园内体育器材、玩具设施十分缺乏,班额过大,师资不足,场地不足,不便于开展游戏活动。
4、师资问题:一些农村转岗幼师,观念落后,沿袭旧的学前班教法,因循守旧,同时由于班额大,工作任务重,没有精力也不愿意去很少去开动脑筋为孩子们制作新玩具设计新游戏,很少在寓教于乐上下功夫。
一些新上岗的幼师,虽想改革创新却经验不够,能力不足。
三、“小学化” 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对幼儿身体发展有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
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等。
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
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全面发展不利。
在幼儿阶段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未来学习不利。
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当他们进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四、我县幼教“小学化”现状
在随堂观察和教学比武中发现,我县幼儿园小学化教学倾向较为严重。
1、教学方式“小学化”严重:游戏活动、区角活动、户外活动明显不够。
大多数幼儿园游乐设施和玩具简陋,自制教玩具也很少,户外活动少,幼儿园桌椅摆放都按小学的方式摆放,一桌一椅,始终要求幼儿规规矩矩坐着甚至将双手背在后面,这就导致幼儿园教学大多以集中教学为主,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忽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读,幼儿跟;教师问,幼儿答;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指示,幼儿做。
同时以课堂为教学中心,忽视“教育寓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剥夺了幼儿独立、自由、自主的活动权利。
比如有位老师教学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用的是教读法,即将每种颜色带读十几遍,发现孩子不能区分辨认,再次带领孩子将每个词语读十几遍,到最后,孩子注意力涣散,终究无法区分红黄蓝绿。
2、教学内容小学化十分严重。
很多幼儿园将二十以内加减法、所有汉语拼音包括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甚至拼读、汉字书写甚至很复杂的汉字“书写”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教学内容,严重的甚至要求幼儿每天写家庭作业几大版。
随机检查发现个别幼儿园大班作业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汉字,并注上拼音,在本该休息的下午三点,却要求孩子在写汉字,有的孩子十分无奈,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大多孩子的作业本脏兮兮的。
3、教学目标意识不强,游戏教学策略比较缺乏,无效教学十分严重。
教学(游戏)活动管理混乱,教学随意性较为普遍,表现为教师不制定教学计划、不准备活动预案就开始组织活动,活动目的、活动重点、活动过程都不明确,活动组织的随意性非常大,不注重教学活动效果。
幼师们只学会了一点表面的热闹,却十分缺乏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缺乏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智慧。
如语言活动不能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健康活动不能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活动和锻炼,
艺术活动不能让孩子动手操作等等。
如一位老师教孩子做风筝,结果各小组的风筝全是老师代劳。
如一位老师教“诚实的孩子”,到最后孩子也没有明白诚实是不说谎话的意思,反而是在心里形成概念:那个打碎花瓶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坏孩子就是诚实的孩子。
有位老师费尽心思做了一个大大的漂亮的生日蛋糕,末了,却不知道这个教学活动的教学领域教学目标是什么,纯粹是让孩子唏嘘了一番。
4、忽视家长参与的教育价值,家园联系少,亲子活动少,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少。
关门办教育的情况普遍存在。
主要原因:主要源于一些幼儿园理念陈旧、不善于学习、不按要求理解使用教材,有些幼儿园很少参加培训,有些幼师园长参加培训时也很浮躁,没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学习内容。
少数幼儿园没有制定周活动计划,没有制定一日活动计划。
甚至还有少数幼儿园在使用课程表。
据了解,个别乡镇的学校竟然举行一年级入学考试,虽说目的是针对家长想提前让孩子入一年级设置的槛,但是导致了很多幼儿园盲目“小学化”。
很大一部分园长和老师并没有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害处,一些园长和老师虽然意识到小学化严重,却也没有意识到其害处的严重性并且不知如何改变。
同时,幼儿园投入不够,玩具设施少,班额大,师资不足,是重要原因。
五、国内国外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同认识
1、国内家长:“你们幼儿园各方面都好,就是不教孩子写字、算数,俺们家长就怕将来孩子上学跟不上。”“俺邻居家的孩子在别的幼儿园,现在教能算50以内的加减法了,我们的孩子这不就落在起跑线上了吗!”“幼儿园什么也没教,就是玩,读了一个学期,不认得几个字,不会数数,不认得拼音,还不如到家里玩算了”
2、国外家长:《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一个母亲的愤怒和抗争》(《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8日第1版),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母亲给3岁女儿买回了生日蛋糕,当妈妈取下蛋糕上的樱桃时,女儿指着原来镶嵌樱桃的凹陷处不断喊叫英文字母“0”.事后,这位母亲把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0”之前,能把类似的“0”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从幼儿园教她26个字母后,孩子便失去了这种能力。
这位母亲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孩子精神伤残费。
3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所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她说,她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家公园里见到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羽,放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另一只完好无损,被放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
管理员告诉她,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剪去一边翅羽的无法保持身体的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在小水塘里的,虽然没有被剪去翅羽,但起飞时因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只能老实呆在水里。
她当时非常震惊和悲哀。
今天,她觉得她的女儿就变成了幼儿园的一只天鹅,被剪掉了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并早早地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存在“ABC”的小水塘。
这段辩护词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并由此制订了美国最初的儿童保护法。
现在美国的《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两项权利:玩的权利、问为什么的权利。
有人称,美国之所以能获得最多的诺贝尔奖项,科技创新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与这个规定密不可分。
3国家政策层面十分重视: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营造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教育部决定从2012年起,每年的5月20日至6月20日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
主题是“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要求“积极开展区域性活动研究,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主旋律。”通知下发以来,各大媒体都加大了对学前教育尤其是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宣传力度,《中国教育报》连续一段时间大幅宣传。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1117号)第十八条指出“要用科学保教观指导学前教育发展,各级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先进学前教育理念,幼儿园要坚持保教并重原则,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坚持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要注重幼儿安全和习惯养成,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六、解决“小学化”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一)、幼儿园要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取得家长的支持,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育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
让家长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方面。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承担起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咨询、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为此,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家长工作,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让整个社会走出幼教小学化的教育误区,让幼儿的自然天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通过不定期的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让家长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他们充分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
如,某市某大型幼儿园在97年受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曾经一度使学生下降到五十余人,迫使该园也不得不考虑要成立几个学前班。
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这个幼儿园广泛的开展了家长教育活动,并在社会上全方位地宣传幼儿教育理念,结果仅仅过了三个月,这所幼儿园的学生一下子又达到了三百余人,出现了入园难的可喜现象。
1、让家长看清隐性危害
每学年开学前,通过召开关于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专题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懂得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向家长介绍各阶段幼儿的培养目标和班级教育教学计划,幼儿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等;并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带给孩子一生发展的危害性;“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就是要让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接受相应的教育内容,这个内容不能超越,也不能滞后。
简单地说,就是在什么阶段就学什么知识,就像人的成长发育,刚出生的婴儿主要是大脑的发育,青春期主要是长身体,成年后主要是心智的完善,按照这样的顺序,人才能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一个典型的研究——爬梯实验说明了这个问题。
多多从46周开始,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到52周时,即使有人扶着也不大愿意爬楼梯,但第54周之后当他再看到楼梯时,却能一直爬到楼梯终端,并且不用旁人帮助,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其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任何提前教育只是事半功倍,而到适当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
“有些一年级学生入学拿笔姿势就不正确,拼音字母书写不规范”,一位小学老师谈到,学生习惯养成了,老师很难纠正,所以学前教得不正确还不如不教。
现在很多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上课爱捣乱,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开小差,很大原因是由于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学过这些知识了,他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没必要浪费时间再学了。
其实他们未必真懂,很可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说只是囫囵吞枣,他们学的知识都是半拉子知识,没有真正理解。
关于幼儿教育,举个例子是跑步——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长跑而不是短跑,就像王军霞跑的那种。
王军霞跑的那种起跑不重要,关键在于她的耐力强。
人生是长跑,起跑并不重要,关键是后来的发展能力要强,这样才能跑到最后。
这就告诉家长们,幼儿园的时候学一些这个阶段该学的东西就行了,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学那些不属于这个阶段的东西。
2、认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为家长树立新的教育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纲要》中强调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别人的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我们的孩子不早点上学就会跟不上”。
有的家长也有这种担心。
事实上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对于刚入学的孩子,知识水平不一样,但不管学与没学,都会从头耐心教起,不让没有提前学的孩子吃亏,让家长放心。
要正确理解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的范围是很广泛的,而非家长说的那种让孩子一味接受书本知识的狭隘的教育。
目前,全世界通行的儿童上小学的年龄是六至七岁,而让四五岁的孩子甚至更小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学习小学的知识,这是与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
幼儿园阶段,主要是让孩子学习感性知识,发展形象思维。
在小学阶段,才是学习理性知识,发展抽象思维。
而要形成理性思维必须要有感性思维做基础,感性思维越丰富,理性思维越好。
可现实是,很多幼儿园连孩子的形象思维都没有锻炼好,就对他们进行理性知识的灌输。
这样做,虽然能取得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打乱了孩子的学习规律,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3、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转变家长的育儿理念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其中一位获奖者:“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是的孩子社会化的启蒙教育是从幼儿园开妈的,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
在幼儿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看来,幼儿园这个阶段学的东西在这几个方面:一是要学会说话,学会口语;二是要教幼儿懂得一些规矩,行为规范,礼仪礼貌等。
三是要学习一些能力,具体就是生活能力,比如学会自己穿衣服什么的。
四是用大量的时间去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父母要抽出时间带孩子去逛公园,让他们感受大自然,或者带他们去街道上,熟悉社会等。
五是让他们学会交往,学会相处。
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学前幼儿难以接受“小学化”的学习方式,枯燥的写写算算,抑制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孩子只有在游戏中才是最快乐的,只有在快乐的情绪中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
因此,通过探索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指导教师将游戏和知识很好的融合起来,既避免了“小学化”的学习方式,又让幼儿拓展了知识。
如: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们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结合新《纲要》精神及幼儿发展特点,班级结合本年龄段的早期阅读教学内容,创建本班的特色区域,并为各班级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在各班的阅读区里,书架上摆放的大量图书便于幼儿随时翻阅;可移动的图书本为孩子平添了读书的乐趣,自制图书、修补图书、解图讲述、拼图游戏、故事绘本阅读、诗歌教学、讲故事、表演等活动使阅读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扩大了知识面,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为了让家长了解这些,定期向家长开放班级的教育活动,使家长了
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的,组织亲子游戏活动,教师随时将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的优势与不足反馈级家长,使家长在亲子互动游戏中感受到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分享孩子们的快乐。
家长的关注力也从孩子“会算多少个题,能认识多少个字”的教育观念中逐渐转向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的方面来看待来评价自己的孩子。
针对家长认识上的误区,通过下发《致家长一封信》、《园报》等途径,积极做好相关宣传,以使他们能够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并赢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家长了解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了解幼儿大班并不是小学一年级的延伸,懂得“顺自然、展个性”。
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道理。
从而,纠正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走出幼教小学化教育误区,按照教育规律帮助幼儿健康成长,从而杜绝幼教“小学化”社会现象。
(二)做好园长老师的培训工作,转变观念,提升素质,按《纲要》、《规程》《指南》实施幼儿教育,以游戏活动为主,安排好一日活动,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
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别是哪年试行,哪年颁布?
1989发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并施行;1996年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并施行同时废止《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2001年教育部出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遵照实施好素质教育;2012年教育部出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要软硬两手抓,从硬件上,要改善办园条件,购买或自制必要的玩具设施、体育器材等。
从软件上,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认识游戏活动开展的重要性。
1、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
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针,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
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禁止的。
2、遵守幼教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是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原则。
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一切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
在国家规定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决定的。
因此幼儿园的一切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以幼儿班子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
要制定好周工作计划,在安排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
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第三,开展好幼儿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
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
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们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安排上应该要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
要注意充分游戏的教育功能。
无论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主动性、独立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总之,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