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的原型是谁
楚云飞一角色,是由多名现实中国国民党将领演化而成,可考原型包括张自忠、王耀武、胡琏、邱清泉、楚溪春等。
1、楚溪春
楚溪春(1896—1966),原名河,字晴波,河北蠡县北高晃村人,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
阎锡山部晋军将领,阎百川的“十三太保”之一。
1946年大同防卫战中以一个基干步兵师为主力,坚守45天,抵挡住了聂荣臻、贺龙两部十万人的攻击,一时名声大震,被傅作义邀请出任河北省主席,1949年2月,随傅作义在北平起义。
后在文革中服毒自杀。
抗战胜利后,任南京军训团副教育长、沈阳防守司令官、河北省政府主席、北平督察总监。
1949年在北平随傅作义起义。
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参事,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兼副秘书长。
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2、邱清泉
邱清泉(1902—1949),字雨庵。
抗日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战死后追赠二级上将),浙江温州蒲州人。
温州中学毕业,半工半读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后入黄埔军校二期工兵科毕业 。
邱清泉性格特立独行,暴躁狂妄,打起仗来又不要命,人称“邱疯子”。
邱清泉文化功底深厚,精通英、德文,擅诗文,喜好军事学术研究和诗词创作,先后撰写了《教战一集》、《教战二集》、《建军从论》等一系列军事著作,可谓是才华横溢的军中秀才。
亦有浓厚的抗日爱国思想,抗战期间骁勇善战,参加昆仑关战役一战成名,参加滇缅龙陵战役屡建奇功,可谓有功于民族的抗日名将 。
虽然对同僚粗鲁无礼,但对他认可的人恭敬顺从(如比他年龄小的杜聿明),对下属也爱惜有加,更以善于治军享誉于黄埔诸将,号称“国民党军队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和以第五军为基础扩编的王牌兵团──第二兵团就是他亲手调教而成 。
1948年参与淮海战役,12月随杜聿明撤出徐州,在江苏西北部徐州萧县陈官庄地区被中共华东野战军包围。
1949年1月10日凌晨邱清泉在警卫营保护下向南突围,凌晨时分到达张庙堂(亦称张庙台)第二零零师指挥所。
最后阵亡于张庙堂村东南约四百多米的一片农田里。
3、胡琏(中国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胡琏,汉族,陕西华州(今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北会东方村人。
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属陈诚的土木系,国民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著名将领。
他与胡宗南并称“二胡”,前者号称“金门王”,后者号称“西北王”,但在蒋军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抗日战争中任第11师师长,率部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荣获青天白日勋章。
解放战争中,率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参加内战。
解放后到台湾,曾参加金门海战,号称“金门王”。
4、王耀武(国民党抗日将领)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
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
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
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率部创建第七十四军,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师长、副军长;1939年,因功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1945年1月,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任受降主官;
1946年1月下旬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3月兼任国民党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10月23日,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并兼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
蒋介石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
时人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
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5、张自忠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
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4年9月, 张自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扩展资料
楚云飞的角色是集中了国民党中级军官的优点和特质的鲜明人物,知书达理,热爱百姓,相信三民主义可以拯救中国,对中华民国蒋氏政府深信不疑。
撇开政见分歧不说,楚云飞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人物,有文化,懂军事,对下能够体恤士兵,对上能够忠实执行命令,有战略眼光,战术指挥能力也比较突出。
但是,他一个人穷尽能力也没能拯救他信仰的中华民国政府。
是抗日战争中中层军官的国军代表性人物和典型,亮剑中的他带有一定虚构性,但却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楚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