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做巨大贡献的革命前辈的名字
1、赵一曼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
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
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
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
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吉鸿昌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人,祖籍陕西韩城县西原村吉家巷。
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举为主任委员,准备在家乡河南发动中原暴动,向国民政府发难。
经党组织同意,吉鸿昌与南汉宸、宣侠父等一起拟定了暴动计划,准备将在江西的吉鸿昌旧部两个师调回河南,与河南当地的地方武装结合起来,进行暴动。
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
为置吉鸿昌于死地,宋美龄不遗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贿,将吉鸿昌引渡到北平军分会。
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3、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
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
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并毁尸。
2009年9月江竹筠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
4、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
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
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5、孙铭武
孙铭武(1889—1932),辽宁抚顺人,1916年参加讨袁革命军。
1919年改编为东北军陆军第十六师,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
1924年充任昌黎县警察局长,直隶(今河北)临、抚、昌、卢、迁五县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兼地方保甲团团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铭武积极动员乡民亲友举旗抗日,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2年1月,成立辽东血盟救国军,迅速发展到一千多人,公推孙铭武同志为总司令,同年,孙铭武同志被汉奸于芷山杀害。
1931年10月唱响创作最早的一首义勇军军歌《血盟救国军军歌》。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