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美医生和医院”的诗和诗歌有哪些
《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唐代:刘禹锡
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
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
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
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九年(793),和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
当年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
永贞年间,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被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后受裴度推荐,晚年任太子宾客。
故后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诗才卓越,白居易誉其为“诗豪”。
内容多反映时事和民生疾苦,诗文继承前人优秀文学遗产,又吸取民间文学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作品解析:
诗人刘禹锡在贬迁的任上,又患疾病,无异是“屋漏又逢连夜雨”了。
此时有一二方外高人前来探望他,对其沉闷的精神,无疑是极大的安慰。
“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真是担当不起,像作者这样的一介病夫,还惊动了诸位贤者,老远地赶来看望。
“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客人来了,首先就是烹茶。
唐代人品茶不是我们现在用开水冲泡,而是在茶罐里烹煎煮,唐人用饼茶,也间用散茶。
刘禹锡待客当然是上等茶,烹成之后,状如“雀舌”。
客人来了,不仅要烹茶,再用净水把坐席打扫干净。
“龙须”即用龙须草织成的席。
“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这是双关语,一是自己身体病弱,如芭蕉一样空了,走点路都离不开拄杖。
二是赞美这些禅客身心俱空,美若芭蕉,手持筇竹,云游天下,真是神仙福气。
“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释迦牟尼佛既是法王,又是“医王”,善治一切众生烦恼病。
同时佛法也是“医王”。
这几位方外“禅客”的到来,刘禹锡喜不自禁,他们都是“医王”,对于作者这个“病夫”,自然能向他们乞讨一丸治病之药。
扩展资料: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