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宋仁宗
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
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
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
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
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亲政。
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
期间,辽朝趁机重兵压境,迫宋增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
针对北宋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赵祯于庆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
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崩逝,享年五十四岁。
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
赵祯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
’帝诚无愧焉。”史家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他善书法,尤擅飞白书。
有《御制集》一百卷 。
《全宋诗》录有其诗。
赵祯早年生活在养母刘太后阴影之下,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能守祖宗法度,性情文弱温厚。
赵祯知人善任,也想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弊端,因而其在位时期名臣辈出。
他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
“为人君,止于仁”,“仁”就是对他的最高评价。
王夫之在《宋论》中认为赵祯“无定志” 。
在赵祯亲政的三十年中,两府大臣换了四十余人,都是屡进屡退,“人言一及而辄易之,互相攻击则两罢之,或大过已章(彰明也)而姑退之,或一冲偶乘而即斥之,……计此三十年间,人才之黜陟,国政之兴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终岁。
“即使贤者在位,因不能安于其位,也无法施其才能,做出成绩。
这样朝令夕改,一反一复,使“吏无适守,民无适从”,让下面的人感到无所适从,结果什么事也办不成。
当时,蔡襄曾说他“宽仁少断’’。
在庆历改革之初,蔡襄等人就曾提醒赵祯:“朝廷增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非难。
三人忠诚则正,必能尽言。
臣恐邪人不利,必造为御之说。
……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总体而言,赵祯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其中也不乏悲天悯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