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诗词的赏析
虞美人① </SUP>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③!小楼昨夜又东风④,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⑤。
雕阑玉砌应犹在⑤,只是朱颜改⑦。
问君⑧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⑨。
【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初名从嘉,是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
961年嗣位,在位十五年。
975年南唐为宋所灭后,被俘到汴京,过了二年多的阶下囚生活,在978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赐牵机药所毒死。
李煜虽身为国主,但在文学上具有特殊的和多方面的才能,善诗文、音乐、书画,尤其工词,造诣极高,是我国词史上的一座高峰。
他的词作可以南唐降宋为分界,前后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及风貌。
前期,由于五代时期的南唐战乱较少,我国南方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使统治阶级有沉缅于宴安逸乐的机会。
但由于政治昏暗,对内听信谗言,诛杀忠良;对外称臣纳贡,至使国势日危。
李煜日常生活穷奢极欲,迷恋声色。
因之其前期作品,大多描写宫廷内的享乐腐化生活,风格柔靡,仍是花间词风的继续。
后期,南唐降宋后,李煜由南唐国主降为阶下囚,地位起了巨大的变化。
使他对过去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稍有清醒,并有所悔恨,但仍对往日的豪华生活难以忘怀;对降宋后的处境极为不满,遭遇极惨,因之其后期作品则流露出怀旧伤今,吟叹身世遭遇的复杂情绪,其题材及意境均突破了花间词派的范围。
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因为他艺术上的成就。
李词的特色是直抒胸臆,这就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人往往通过对闺怨的描写,曲折地间接表述自己心情的写法,而成为直接言怀述志的新体。
对后来的豪放派词人有较大的影响,王国维在评论后主词时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与直抒胸臆的特色相联系, 李词在表现手法上很少用典,不事雕琢,多用白描手法写他的生活感受.在这方面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另外李词以朴素、自然、优美、明净接近口语的语言写景,抒情,表达复杂的精神世界,改变了花间派词人镂金刻翠、一味雕琢的词风。
词存三十余首,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① 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玉壶冰》等。
双调五十六字,每阕两仄韵转平韵。
② 春花秋月:指代季节的更迭。
了:了结。
秋月:一作“秋叶”。
③ 往事:这里指过去寻欢作乐的宫廷生活。
④ 又东风:又刮起了东风。
(是春天了)。
⑤ 故国:灭亡了的国家,或指故都。
这句说:在皎洁的月光底下,回想起故国的情景,精神上的痛苦真受不住。
⑥ 雕阑:雕花的栏杆。
玉砌:像白玉一样的台阶。
这句说:华丽的宫殿还应该存在吧。
⑦ 朱颜改:年青而红润的脸色改变了。
暗指亡国。
⑧ 问君:假设的问话,把自己作为第二人称来说 ⑨ 这句说那愁正像春天的江水一样,滔滔滚滚,不断地朝着东方流去。
Yu the Famous Beauty (Five Dynasties) Li Yu Spring flowers and autumn moon—when will they be ended? How many past events can we tell? The east wind blew through my small lodge again last night. The old country,bathed in a bright moon, Is an overwhelming sight! Those carved balustrades,those marble terraces— They should still be there, only the rosy cheeks have faded. How much sorrow,pray,can a person carry? Like the spring torrent flowing eastward,without tarry! Tr.Gong Jinghao 【赏析】这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
据王铚《默记》载:“归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本词就是抒写这种怀念故国之情、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的。
起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写季节的无穷循环更迭,那春天花艳、秋天月明,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哀叹这度日如年的囚居生活待何时才是个终了?词人以深情的笔触极力抒写不堪囚居之苦。
身为南唐国主的李煜曾过着“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处皱”养尊处游,奢侈豪华的生活,如今沦为阶下囚,又怎能堪受这种“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的囚居之苦呢?“往事知多少”,写反省往事。
回想当年身为南唐国主时的所作所为现在能够醒悟过来的又有多少呢?李煜被俘押至汴京后,在严酷的生活面前,使他有所觉醒,现实逼迫他对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使他初步认识到过去不听忠言,杀害忠良是使他国破家亡沦为阶下囚的原因之一。
他在囚禁期间曾对故臣徐铉长叹:当时错杀了潘佑、李平。
潘佑敢于直言进谏,曾上疏曰:“……今陛下取则奸回,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
臣终不能与奸臣杂处,事亡国之主。
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诛戮,以谢中外。”李煜震怒,将潘佑赐死,李平因支持潘佑亦被诛杀。
李煜和徐铉的谈话被宋太宗知道后大怒,知李煜对亡国之事并不死心,遂有赐牵机药毒死李煜之事。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写对故国的怀念。
“小楼”指李煜在汴京被幽禁时所居的那种“藓侵阶”的小楼,“又”字表明作者在时时想念故国,因而感到东风又来,“东风”指由南唐旧都金陵方向吹来的风,因金陵在汴京之东,意谓来自故国的信息。
全句的意思是词人虽囚居在汴京,但时时想念着故都金陵。
“故国”指南唐社稷,“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在月光的照耀下必然已经残破得不堪设想,使人目不忍睹了。
“小楼”句写眼前景物,“故国”句写想象中景物。
“小楼”句语意含蓄,悲苦之意如同吞咽, “故国”则直抒胸臆,悲痛之情如同号啕痛哭,可谓字字写泪。
下片写想象中的故国的具体情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前句以猜度的语气写故国景物,昔日金陵南唐的围以雕花栏杆,用玉石砌台阶的宫殿楼阁还应该存在吧。
因词人身在汴京未见故都情景,故用猜度的语气写,含有国破家亡、江山更色,国土易姓不知新的主人对它们的态度如何之意。
后句则用了较肯定判断语气说只是我的容颜因国亡为囚而变得憔悴了。
这句理解为后句对散落在金陵的嫔妾宫女,因丧国后无人照料任人蹂躏而使容颜憔悴的猜度亦可。
词句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一个“改”字将改朝换代、天翻地覆、地位变化等等一切都概括在内。
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极为恰当形象的比喻,以设问句式,高度凝炼地抒写出词人强烈而深沉的情感。
这两句之所以为千古传诵,不仅因为它以极为恰当的比喻将李煜这位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愁思表述出来,而且以极高的艺术概括力将人们带有普遍性的感情表述出来,引起人们共鸣,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首词就其内容而言,不过是亡国之君的哀叹而已,但写作技巧是极其高超的。
以严谨的章法,巧妙地将连续的心理活动编织在一起,首尾呼应,以问句始,以答句终,通篇一气贯之,曲折起伏,表现出词人巧妙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概括能力。
它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达到言志抒怀的目的。
故而被誉为“词中之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