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暗示性有何规律
发布者:李原一2019-11-16
诗人创作,可以直抒其情,明言其事,也可以情附物上,意在言外。
言在此而意在彼,古称之为“寄托”,也即语言的暗示性,多表现在诗歌意象的寓意上。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
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是意境,灵魂却是用暗示性的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意象的寓意。
从这个意义上讲,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形”,诗歌意象的寓意是“神”。
明确了意象的寓意,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也就明确了。
参考资料: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15190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