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小故事
发布者:高阳东2019-11-17
1、1957年,毛泽东在写给《诗刊》的一封信中,将“贻误青年”的“贻”误写为“遗”。
这封信的手迹发表后,北大一位学生写信给毛泽东,直言指出“遗误青年的“遗”应为“贻”。
毛泽东欣然接受这个意见,并专门给《诗刊》编辑部打招呼,请予更正。
2、1941年6月3日,雷电交加,雷电劈死了一个县长,这妇女就借题大骂:“咋不叫这雷劈死毛泽东呢!”基层干部们立即抓了这妇女,并声称要枪毙她。
消息传到毛主席耳里,毛主席立即约见这位妇女,问明原因。
该妇女声泪俱下,陈述了缘由:公粮任务太重,又逢3年旱灾,交了公粮,已颗粒无存。
主席得悉后,非但没有责怪她、报复她,临行时,还让通讯员把自己的口粮和自养的一头奶羊送给了她,以解燃眉之急。
接着,党中央决定,减征公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3、郭沫若先生曾这样评价过毛泽东的一幅诗词手书:“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却成了诗词的顶峰。
主席更无心成为书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了书法的顶峰。
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
‘龙岩’多写一个龙字。
‘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
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
然而这幅字写得多么生动,多么潇洒,多么磊落。
每一个字和整个篇幅都充满了豪放不羁的革命气韵。
在这里给我们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人,乃至从事任何工作的人,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抓活的思想第一,四个第一的原则,极其灵活地,极其具体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