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浅谈如何把握诗词的韵味

    浅谈如何把握诗词的韵味

    诗词的韵味是诗词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重要特征,可谓之诗词的神韵。

    诗词因为有了“神韵”的独特之美,它才有了一般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所没有的特殊意境,那就是用最为精炼的语言,来呈现无限广阔的思想内涵和情感空间。

    那么,在诗词创作中,通过“一听二看三联想”努力把握韵味,就是提升诗词创作的关键点。

    一 、对诗词韵味的一般认识

    对于“韵味”一词的书面解释,大致可以理解为“含蓄的意味”、“风趣的意境”等。

    “韵”是可以凭借感官来感受的,是与视觉和听觉相关的字面音韵的美。

    引申到诗词中的韵应该是通过文字词汇的韵律,让读者在倾听的过程中内心里自然感觉到的一种或朗朗上口,或悠扬悦耳,或温润婉约,或豪放大气,或铿锵有力的各种直接感受。

    而“味”则是借助于“韵”这一媒介,透过声音韵律在读者内心深处感受到的一种让人有所触动,既“听韵生情”又令读者回味无穷的深刻含义。

    由此首先学会“听”韵味。

    二、诗词音韵承载韵味的内涵

    诗词作为文学体裁中最为精炼的文体之一,作者在创作中必须做到“惜字如金”。

    那么在稀少的文字词汇运用中,如何让诗词作品更加引人入胜?注重诗词的韵味是非常必要的。

    艾青1979年访问民主德国(东德)期间,看到了“柏林墙”。

    他即兴创作了《墙》这一首诗,对当时的“柏林墙”以抒情的手法进行了深刻的定义和解读,并当场朗诵。

    在《墙》这首抒情诗中,寓哲理与形象之中,首先把“柏林墙”比作一把刀,把柏林城“切成了两片”,把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心剁成了两截。

    诗人将浓浓的国际主义、民族主义情怀,附着于三米高的大墙,认为它“再高”、“再厚”“再长”也阻隔不住“天上的云彩、风、雨和阳光”,阻挡不住“飞鸟的翅膀和夜莺的歌唱”,更割不断“比风更自由的思想、比土地更深厚的意志、比时间更漫长的愿望”。

    典型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通过沉重的疑问和激昂的排比句融为一炉,使诗歌的意蕴深厚凝重。

    诗作者坚信,这道“墙”终究会倒塌,德意志人民终究会实现民族的团圆。

    在这首诗诞生十年以后,诗人的预言实现了,墙不仅挡不住“云彩、风、雨和阳光”、挡不住“飞鸟的翅膀和夜莺的歌唱”、挡不住“流动的水和空气”,更挡不住“千百万人的比风更自由的思想,比土地更深厚的意志,比时间更漫长的愿望”,“柏林墙”终于被拆除了。

    这首诗以“ang”这样具有激昂色彩的韵母为韵脚,读起来感觉有顿有挫,如波涛滚滚,激昂奔放。

    凡是包含有元音字母“a”的发音都是响亮震荡的,都是容易引起人们注意并便于人们记忆的。

    作者借助于“ang”这一“韵”的媒介,把“不可阻挡”这一浓郁的“味”展现得清晰可见,加上作者慷慨愤然的情怀,诗歌的韵律就显得更加气势恢宏。

    三、巧用文字的外形布局提升韵味

    除了“听”韵味以外,还要善于“看”韵味。

    笔者认为,汉字独特美感的事实存在,也是运用汉语言创作诗词必须注意的要素。

    如果把诗词比喻成为文字组合的产成品,那么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就是一首诗词的零部件。

    汉字属于象形文字,它的造型美已经存在于人类社会几千年了,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古老且使用人数最多的象形文字。

    人们进行诗词创作除了有思想情感的迸发以外,还必须具备对汉语言文字的透彻掌握和娴熟运用。

    因为在诗词创作中,文字的布局的变换也可以促成某种“韵味”的产生的变化。

    五、七言律、绝正文各自的均齐划一。

    《十六字令》,每句一、七、三、五字分行排列,则显得参差错落。

    字数的多少和文字的排列讲究对韵味的影响同样也体现在新体诗歌中。

    笔者在2016年八一建军节期间创作的诗歌《我是战士最荣光》发表后,就有读者评价说“文字的安排错落有致,如翻滚起伏的浪花,起始时字数适中,高潮部分字数增多,结尾部分字数骤减。

    给人一种波澜起伏的视觉美感。

    ”全诗共计32行,整首诗歌每一句都是用“我”字起笔。

    三十二个“我”字就是一种“整齐”的布阵标志,而内容的变换无不以“我”的内心独白所表现,有自信,有坦然,有客观理性的表述,也有主观自豪的成就感。

    最终以“我是战士,我曾经为祖国站岗;我是战士,我最荣光”收笔,紧扣主题。

    这就是通过文字外观布局给人以视觉上美感或韵味。

    四、生活实践是培育诗词韵味的最好土壤

    已故著名当代诗人、诗论家吴奔星教授曾说过:“联想和想象是作家、尤其是诗人不可或缺的心理机制。

    ”那么联想和想象的基础又是什么?是生活实践。

    一个作家、诗人,唯有不断地深入生活,勇于实践,方可以找到创作的最佳灵感。

    在此基础上,才会拥有“联想和想象”的仰仗。

    如果一个作家、诗人目空一切,不曾或者很少深入社会生活,缺乏广泛的阅读学习,没有为广大民众创作的勇气,就没有创作的灵感。

    即使是曾经在学堂里为了应付考试换取文凭勉强死记硬背过几段他人作品的章节,也无法做到艺术青春久驻心灵。

    身为当今时代对诗词情有独钟的每一位诗词创作者,无论基础优劣,目标大小,只要勤奋学习,深入生活,勇敢实践,就可以赢得成就。

    要善于从字、词、句、章等基础知识学起,从古今中外优秀诗作的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学习掌握诗词创作的一般规则要领,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创新创作技巧,把握和提炼诗词音韵承载韵味内涵的经验,巧用文字数量和外形布局提升韵味,就可以凭借“一听二看三联想”来赢得更大的成就。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