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什么是诗歌的意境

    什么是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

    1、淡泊静谧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

    田园山水诗便是杰出的代表,例如:

    《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释义: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2、苍凉悲壮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

    《使至塞上》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释义: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3、旷达开朗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释义: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4、深邃沉郁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宋代: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释义: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以东长江以西,落日缓缓下沉,无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一动不动。

    登临的地方是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湖光山色中一直到暮色。

    跋涉万里来此还要登高望远,三年辗转历尽危难还要独登危楼。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5、雄壮阳刚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

    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

    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释义: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