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出自哪首诗词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出自哪首诗词

    一、作者出处

    宋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二、原文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三、译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概是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时年四十六或四十七岁。

    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二十多年前的洛中旧游,那时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天下还承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

    那时候的作者,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

    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备尝,而南宋朝廷在播迁之后,仅能自立,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二、作品赏析

    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三、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尊杜甫,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号为“诗俊”,与“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存词19首。

    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