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里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发布者:刘原明2019-11-17
1、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运动是标志事物、现象和过程变化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只讲运动不讲物质犯唯心主义的错误,只讲物质不讲运动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2、物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只讲运动不讲静止犯相对主义诡辩论,只讲静止不讲运动范形而上学静止观。
3、相互依存: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离不开物质,世界上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因为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没有物质主体的运动是无法想象的。
如机械运动的主体是宏观物体,物理运动的主体是分子、原子、原子核等,化学运动的主体是原子、离子、原子团等,生物运动的主体是蛋白体等,社会运动的主体是人等。
可见,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4、唯物唯心相互转化:
否定物质的运动,会走向唯心主义。
例如,中国古代佛教理论家惠能,在听到别人争论“风吹幡动”还是“幡自己动”时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此外,陆九渊讲“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物”。
这些是主观唯心主义,它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认为不是物质在运动,而是人的心在运动。
5、形而上学:
否定运动的物质,会走向形而上学。
例如,中国古代董仲舒就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近代欧洲一些唯物主义者把物质看成是本性静止不动的,认为如果物质有运动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根本不会发生质变,这些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运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