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钢琴专业考级和业余考级的区别

    钢琴专业考级和业余考级的区别

    钢琴并没有专业考级只有业余考级。

    目前不论是哪里的钢琴考级,大体都称为"社会业余钢琴考级"或是"社会艺术水平考级"。

    国外入驻中国的考级机构虽不会这么写,但基本也是同类型。

    那为什么不称为"专业钢琴考级"?因为专业学生是指达到一定演奏水准,考入音乐学院,将钢琴作为主课学习的学生。

    在学院里会有专业的考试,比赛以及音乐会,最终完成学士或硕士学位,这一类专业学生只占学琴人数的一小部分。

    除此之外的学生,大家都习惯称为业余学生。

    业余学生学了几年后,想要鉴定自己的钢琴水平怎么办,这时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钢琴考级了。

    虽然名为业余考级,可是从考级教材编写,制度制定,包括参考老师都是专业级别。

    颁发的证书也被社会广泛认可。

    扩展资料

    钢琴考级的溯源

    钢琴考级被获得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大奖的中国着名钢琴家刘诗昆先生称为“如同废纸一张”,这与大多数参加考级的学生家长的想法大相径庭。

    其实,这只是所持观点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其实在国际上,音乐考级并不是一种公认的制度。

    目前世界上主要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和英国“圣三一”音乐学院在各自主办音乐考级,而其考级对象大多不在本土,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两地。

    中国内地的考级正是从香港传入的。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无考级一说。

    因为英国一向是个音乐弱国,其考级制度当然不可能在德、奥、法、意等音乐强国中推行,对其他国家也无太大的号召力。

    虽然考级对普及音乐、检验学生水平有好处,但弊端也显而易见:为直奔考级的“主题“,很多孩子只是苦练应考的几支曲目,偏废了基本功”。

    钢琴考级的传播途径:英国→香港→广州→北京→上海→中国其他地区。

    钢琴考级有如下特点:

    1 、钢琴考试委员会对考试选手具有绝对权威,而无需任何人监督。

    在殖民统治的初期阶段,殖民政府对人民释放“监督权”无异于释放“颠覆权、破坏权”。

    2 、在殖民地区的人民还没有水平和能力去欣赏钢琴音乐之前,这种绝对权威就像父母在家中对幼儿具有的绝对权威一样,好处大于坏处。

    3 、迅速传播钢琴音乐文化的同时,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释和说明钢琴演奏的实际意义。

    这就像某些家长对比较固执而聪明的幼儿解释“米字格”的意义,不如强制性记忆或“填鸭式”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

    4 、在殖民国家和地区,迅速培养能够理解、接受钢琴文化的特殊人才,而无需等待几百年的缓慢进化过程。

    这是一种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但也是迅速扭转“异教文化”的唯一有效捷径。

    5 、在几十年内提高殖民地区人民的文化素养的同时,为英国殖民者增加应有的财富,这完全符合按劳分配原则。

    但是,在钢琴考级的初期阶段,则自然被聚敛财富的“第二目标”所取代。

    6 、在缺乏英国学派与学术权威的影响力,积极寻找有效途径巩固英国本土钢琴文化的市场份额、减缓经济利益衰退的程度,并努力尝试与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等国家在文化上进行抗衡的前提下,钢琴考级的现实意义不容忽视。

    7 、在中国,钢琴考级发展迅速,持续上升。

    任何钢琴专家教授都无法直接与钢琴考级制度对抗,并想出比钢琴考级更能够在发展中国家使钢琴教育迅速普及的灵丹妙药。

    参考资料: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