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张家港的导游词

    张家港的导游词

    城市概况

    张家港市地处北纬31°43′12〃~32°02′,东经120°21′57〃~120°52′,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东南部,北滨长江,与南通、如皋、靖江相望;南近太湖,与无锡、苏州相邻;东连常熟、太仓,距上海98公里;西接江阴、常州,距南京200公里,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

    张家港市历史久远,拥有10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时间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间,其中南沙东山村遗址的出土文物是长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遗址。

    商末属勾吴之地,晋代设暨阳县,县治即今杨舍镇。

    历史沿革

    商末,属勾吴之地。

    春秋时期,属吴国延陵郡。

    秦代,属会稽郡。

    晋代,置暨阳县,县治杨舍镇。

    梁代,在暨阳之墟建梁丰县。

    唐以后,分属常熟、江阴两县。

    清代至民国,常通港以北属南通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一度在北部沿江地区建立沙洲县,南部及常熟、江阴两县的边界地区设立虞西县。

    解放后,东部属常熟县,西部属江阴县。

    城市旅游

    香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张家港市西陲南沙镇境内,西接锡澄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和江阴市区,北靠国际贸易商港张家港港和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的张杨路,与长江边的长山、巫山相对,南傍东横河,与稷山相望。

    东距张家港市区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积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1 36.6米。

    山体呈菱形状,由大、小香山组成,为全市之冠。

    北坡险峻,南坡平缓,顶部开阔,素有江南名山之誉。

    清康熙《江阴县志》中赞:“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于他山。”

    山上长有成片的马尾松、水杉、毛竹,山坡栽有桃、梨果园,品种多样的野生药材遍及全山。

    树木覆盖率达87%,山草覆盖率为100%。

    香山,因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遣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

    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加上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历来吸引文人墨客来此观光赏游,宋代诗人苏东坡游香山时曾为梅花堂题匾额;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多次登上香山,为这里的山、水风光留下了诗词、赋文,他在《游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赞叹曰:“千年迹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梦亦香,可谓不负此山矣!”

    香山有广为人知的“十八景”:钓鱼台、采香径、梅花堂、洗砚池、石虎门、圣过潭、观音殿、荷花茶厅、圆寂塔、听松吟、桃花涧、圣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归云洞、烽火墩、藏军洞。

    然岁月流逝,沧桑巨变,传说中的大部分景点已荡然无存。

    1993年开始经市镇两级政府的努力,已有一大批景点建成并对外开放,其中有傲立孤峰,纵览长江、码头、保税区的望江亭;有怪石丛生、山势险峻的老虎嘴;有繁花似锦、香草满坡、相传吴王夫差偕美人步行上山的采香径;有徐霞客称为“九天风雨、三峡波涛、观斯尽矣”的桃花涧,还有圣过潭、滴血岩、仙牛背、听松吟等一批天然景区。

    著名书法家沈鹏、沙曼等20多人为景点题名或书写诗文。

    1995年,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的大型寺庙——香山寺建成。

    该寺坐落在香山主峰,由古朴、典雅、富有气派的庙宇群组成。

    寺内塑一尊高1.5米、净重1.5吨的玉佛及由台北佛佗教育基金会会长徐业鸿赠送的《大藏经》一部计1718卷。

    1999年10月,香山寺素斋馆落成开业,成为全市首家素斋馆。

    自古以来,香山就是有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香山十八景” 名闻遐迩,有大禹王、姜尚;吴王夫差、西施、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元代张士诚、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一批极具价值的人文资源,有藏军洞、烽火台等军事文化遗址,有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宗教活动场所。

    它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苏南众山中独领风骚。

    尤其登高远眺,长江美景和张家港全景尽揽眼底,极目天舒,令人进入一番别有风味的意境。

    南沙还拥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具有八千年历史的东山村古遗址,是著名的文学、音乐、教育家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的诞生地。

    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对香山旅游风景区基础建设的投入,交通卫生、通讯、电力等设施配套齐全,逐步形成了以香山旅游风景区为品牌,商贸、旅游、服务、房地产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随着全市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旅游景点建设开发已成为全市三产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香山旅游风景区开发已列入全市旅游整体规划重点项目之一。

    桃花涧

    位于香山北麓。

    清乾隆《江阴县志》载:“香山左岗有涧数十丈,夹涧绯桃四植,名桃花涧。

    ”涧从上至下,纵贯青龙岗,全长约800多米。

    涧水源头出自山顶泉眼,常年不涸,现为中峰之巅的天然湖泊鹿女湖。

    从峰巅俯视桃花涧全景,整条山涧蜿蜒曲折,影影绰绰,掩映在浓绿覆盖之中;涧左右两侧的几道龙岗逶迤磅礴,向下汇聚到桃花涧山口交汇之处,山随溪转,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

    当年徐霞客曾三次游览桃花涧,两次月下,一次雨中。

    春雨中的桃花涧,气势磅礴,犹如三峡波涛。

    从桃花涧山口东行数十步,有一山洞,名桃花涧。

    此洞原是人防工事,现已对游人开放,洞高约2米,深200余米,沿壁光滑湿润,缝隙处有泉珠滴落,铿然有声。

    同桃花涧一岗之隔的香山南麓,也有一条长长的山涧,名叫南桃花涧。

    此涧紧靠听松吟,与小香山梅花堂遥遥相对。

    此涧虽比不上北涧怪石林立、激流飞瀑的壮观景象,但终年碧泉流淌,洁寒甘美,夹涧草深林密,鸟语松吟,景致极为幽雅。

    采香径

    位于香山东南麓,清乾隆《江阴县志》载:“由麓而上,曲蹬盘行,攀萝扪石,足底云生,相传吴王尝遣美人采香其上(山有马蹄香,杜衡是也),曰采香径。

    ”全径沿山由东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长约五华里,几乎横贯了整个香山。

    径宽一般为三尺左右,两旁青松挺立,修篁夹道,奇花竞艳丽,异草飘香,景色秀丽迷人,令人目不暇接。

    步行在采香径上,小石林、听松吟、香山寺、圣过潭等景点一一欣赏于目,难怪当年西施来到这里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以至流连忘返。

    采香径自然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并由此留下许多吟咏采香径的诗文。

    诸如:“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香径寒花落,飞泉曲涧分”等。

    听松吟

    位于香山南山坡上,放眼望去,百亩山地上满坡松林,千株万株,蔚然成海,气势极为壮观。

    风来时,一枝动百枝摇,莽莽林海松涛涌动,巨浪翻卷,竞摇成一个巨大的音乐场。

    民国年间,中国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回故乡省亲,也专门游览听松吟,而后激发了创作灵感,其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情愫一脉,不知倾倒了多少听众,成为百世绝唱。

    听松吟曾遭受历史浩劫,解放后,人民政府倡导植树造林,经过数十年努力,香山重披绿装,听松吟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圣过潭

    又名舜过潭,传说古时大禹治水东南途经香山少憩,取泉水解渴,觉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剑拓成潭,故名舜过潭。

    位于香山顶峰中部。

    潭大体呈圆形,直径约2米,四周皆由山石围成,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口大井一般。

    此潭下有泉眼,所以水甚清澈,常年不涸。

    潭中长有无屁股螺蛳,成为香山一奇。

    藏军洞

    位于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巅的东侧,有一石板盖顶的洞口,约80厘米见方,这就是香山著名古迹——藏军洞。

    据史料记载,香山藏军洞最早大约建于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吴王阖闾称霸于诸侯,攻越伐楚,大动干戈,出于攻防战术需要,即在长江之滨的香山、长山一带挖建了许多藏军洞。

    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军洞发现大量具有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几何纹陶器和红陶器,证实了这一历史记载。

    据考证,藏军洞为坑道式A字型结构,上窄下宽,两壁皆用块石垒彻而成,内高5—10米,底部南北之间宽4—5米,东西之向呈隧道形,进深25米。

    香山藏军洞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每3座藏军洞编成一组,成品字形排列,较为规则,共有9组,且每组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这是其它地方藏军洞所没有的;二是洞内隧道走向与山势走向平行,士兵从左右进出,不从前后进出,而其它地方洞内隧道则大都与山势走向呈垂直状态;三是别的山上的藏军洞一般都构筑在半山腰,唯有香山藏军洞高居山峰之巅,成居高临下之势;四是香山藏军洞在“江南长城”中距离长江最近,这可能与香山历来被视作江海门户的重要战略位置有关。

    香山藏军洞经适当加工整理后,现已恢复当初建造时的模样与摆设,并对外开放。

    梅花堂

    原坐落在小香山竹林深处,初建于宋代。

    相传苏东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阴友人葛氏邀请,曾数度来梅花堂怡情养生,并题书梅花堂匾额。

    堂后洗砚池,因东坡洗砚而得名。

    由于紧靠大小香山间的石虎门古战场,梅花堂一度遭到战火破坏。

    明朝末年,爱山成癖的徐应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并在山上广植梅竹。

    清风明月之夜,徐霞客兄弟觞咏为乐,共赏良辰美景。

    徐霞客没有忘情于这段有意义的生活经历,特写下5首诗歌并1篇长序,以作纪念。

    随着时光流逝,到五十年代后期,梅花堂和洗砚池均已湮没,四周梅花亦渐渐稀少。

    近年来,市镇两级政府采取措施开发香山旅游资源,梅花堂和洗砚池列入旅游发展规划中。

    新的梅花堂是5间仿古建筑,正堂题额集东坡手笔,堂内展有坡翁和徐霞客的书画诗文,让旅游人们从观光中受到华夏文明的熏陶。

    南沙十八景

    临近张家港港口的南沙乡,由于山多景胜,早在明代前就有“香山八景”之说。

    清圣祖康熙、高宗乾隆以后,又相继增补十景,称“南沙十八景”。

    这里原有梅花堂一座。

    从香山湾翻山而上,便是“采香径”。

    采香径从香山西北坡起至东南麓止,长约5里,相传是春秋吴王夫差偕西施及嫔妃玩乐的地方,建育“采香禅院”作行宫。

    目前,采香径下段已被开山采石所截断,上段路还在。

    山上杂树丛生,乌鸣林荫,峰回路转,景色宜人。

    香山,有大香山与小香山之分。

    在两山衔接处,陡似峭壁,形成石门。

    因远看似一猛虎张口守隘,故有“石虎门”之称。

    这里四面环山,原来两山接岗不分,后因军事需要,官府命百姓凿山开路长达50余米,形成石门。

    这里形势险要,呈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现经人工修筑,已可通行汽车。

    在香山附近,有长山, 凤凰山、镇山等山,如众星拱月,煞是中看,而且山山都育藏军洞(又名将军洞)。

    在这些山上,要数长山顶上藏军洞最多。

    最大的藏军洞可容兵千余,洞内有灶间、会议室、贮藏室、兵器库等,向来有“江甫长城”之称!出江阴东门,可远远望见筑在凤凰山最高峰的烽火合。

    台周围十丈见方,高百米,烽火台又名烽火墩,最初建于春秋期间。

    大香山原名桃花山。

    相传春秋时期,山上桃树漫山遍野,如云霞灿烂。

    岗西有一大涧,涧顶有一泉口,终年喷水不断。

    每当桃花盛开的季节,花瓣飘落溪中,随水飘流,大有"落英缤纷”的诗情画意。

    藏军洞、烽火台、桃花涧等古迹尚存,被列为张家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2月以后,甫沙众多小山坡上,陆续发现4座古墓葬,其中汉墓一座,宋墓三匹。

    墓葬位于长山东麓,距地面约15米左右。

    出土汉墓中有神兽铜镜、陶罐等文物。

    3座汉辜中有磁州窖彩釉陶壶,两对双耳环的越容瓷瓶兽足瓷香炉、瓷碗、双纽带柄铜镜、小方铜镜、八花形铭文铜镜等文物。

    据记载:磁州窖出自河北,越窖出自浙江,铭文铜镜出自广东。

    以上文物的出士充分表明,在`2000多年前,南沙乡长山一带,北临长江,交通方便,居民聚集,商品流通,是南北交通线上的重镇!这些闪烁着古文化光彩的文物,被埋没了千年,几乎被人遗忘,近年来,因张家港对世界开放,南沙十八景又重放光彩,为新兴的海港围上了一串古色古香的“珍珠古项链”。

    香山寺

    坐落于香山东南之巅,约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历史上有“佛门圣地”之称。

    历史的沧桑,原寺早已湮没。

    1993年3月,经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址重建。

    1995年9月正式登记,并开放佛教活动场所。

    第一期工程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于1994年底建成,江南一流名刹已初具规模。

    山门建在香山老虎背中腰海拔125米的山坡上。

    山门上方的“香山寺”匾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仆初手书。

    从山门向上攀登,跨过45级花岗岩台阶,就进入飞檐斗角、威严肃穆的天王殿。

    再向上拾级登攀,就是规模宏伟、气势非凡的大雄宝殿。

    这是一座双层楼阁式的大型建筑。

    殿东西长21米,南北宽13.8米,背高15.5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

    黄墙、红窗、雕梁画栋,造型格式依照苏州市灵岩寺的大雄宝殿。

    大殿规模在江南一带可称首屈一指。

    香山寺总体规划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总投资6000万元。

    第一期工程完成后,至2002年继续建造七级宝塔1座及达摩殿、观音殿、藏经殿、僧房等配殿。

    寺内设东、西两花园,园内建有放生池、假山带、功德亭等。

    为方便信徒、游人和观光者,还建有佛光山庄、素斋馆、宿舍楼等。

    寺内干净整洁,绿树成荫。

    天王殿、大雄宝殿前后左右种有各种树木、草坪,四季鲜花怒放,环境宜人。

    各殿堂层层叠叠,从各方向看均煞是雄伟。

    该寺占地约10亩,小巧玲珑,烧香拜佛者及旅游者逐年增加。

    现有出家僧人7名,负责人是法禅。

    香山寺以名山名刹之名屹立于祖国江南的寺庙之林,成为镶嵌在香山之巅的一颗永放光华的明珠。

    香山陵

    坐落在香山东麓,占地2.6公顷,1992年清明节前竣工落成。

    陵园面向正方,三面环山,翠竹抱碑。

    陵园的正面,竖立着高8.7米、宽15.4米的石碑坊,坊顶刻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写的“香山陵”匾额。

    中有1座长20米、宽8米的拱形三孔桥,气贯长虹,名“贯虹桥”,桥的两侧矗立着两座群雕,一座是“沙洲农民暴动纪念标志”,一座是烈士群雕。

    在烈士群雕两侧建有26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革命烈士名录、事迹介绍、照片和部分实物。

    园陵正中是一座高19.28米,宽1.8米,顶呈矩形的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刻有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

    碑前有900平方米的吊唁台,由4000多块金山石铺筑而成。

    碑后建有烈士墓和忠骨存放室。

    自然状况

    风况:年常风向南南东及东南东,强风向东南东及东南,年平均风速3.8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强风影响作业年平均为8.4天。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雨水集中在4~9月,7月份降水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5%。

    雾况:年平均雾日28.7天,但雾气较淡,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上午9时消失。

    气温:年平均气温15.2℃,历史最高气温41.2℃,历史最低气温-5℃。

    冰况:港口地处温带,(低于0度时)冬季有浮冰(不包括张家港港)。

    潮汐:张家港港位于感潮河段内,属非正规半日潮,最高潮位6.69米,最低潮位0.74米,平均潮差3.19米。

    潮流:流态为往复流,但在洪水季节有时为单向流,流向均与岸线走向基本一致,无回流等现象。

    大潮平均流速0.32米/秒,落潮平均流速0.48米/秒。

    航道吃水限制:13-14米,受铜沙金浅滩影响,船舶吃水在淡水9.5米以下可乘潮而进。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