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尊师孝亲的古代故事

    尊师孝亲的古代故事

    尊师孝亲的古代故事:  1、《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

    小的时候非常聪颖,善于写文章。

    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

    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程颢死了以后,杨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

    一天杨时拜见程颐,程颐正在打瞌睡,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恭敬地站在一旁没有离开,等到程颐睡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杨时的德行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士不远千里与之相交游,其号为龟山先生。

    2、《啮指痛心》  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3、《百里负米》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

    他非常孝敬父母。

    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

    经常吃野菜度日。

    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

    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

    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

    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基本简介:  “尊师”的词义是尊敬师长,它是一种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对老师的尊称。

    道教一般称老师为师尊,民间百姓称别人的师父为尊师。

    孝亲是孝敬父母的意思。

    《新唐书·孝友传·侯知道》:“孝亲为子,忠君为臣。”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