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木叶》中所有的诗词
高中语文必修五《木叶》中所有的诗词(共19首):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 屈原《九歌》 )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 (屈原《橘颂》)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 (淮南小山《招隐士》)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 (无名氏古诗)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 萧纲《折杨柳》 )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 陶渊明《拟古》 )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 柳恽《捣衣诗》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沈佺期《古意》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 (庾信《哀江南赋》)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 (吴均《答柳恽》)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午阴嘉树清圆。
” ( 周邦彦《满庭芳》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 ( 曹植《美女篇》 )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 ( 吴均《青溪小姑歌》 )
《说“木叶”》是林庚先生关于诗歌意象的一篇文化随笔,文中篇幅很长,引用的诗词很多。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
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木”和“树”的不同:
文章举了吴均的《答柳恽》“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和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进行比较:“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高木”有木叶形象;“高树”饱满,“高木”空阔,落木千山;“木”在这里比“树”显得更加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