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情景表演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有许多蕴涵乡愁之情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情景交融,意味深长,适合情景表演的诗词推荐如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解析:你从故乡来, 该知道故乡的事。
请告诉我, 你来时, 我窗前的梅树,是否已经开花? 作者问客人故乡的梅花怎样了,看上去似乎合乎情理,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又有点不切合实际。
由此可以追深一下梅的含义。
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都是美化的寓意,而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梅看成象征,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
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这里作者对梅寄托着喜爱之情和和赞美之情。
同时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解析:从小就离开家去了外地,老了才回来;家乡口音没改过,头发却白了.家乡的小孩见到我已经不认识了,笑着问我从哪里来?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解析: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
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
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
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
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
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
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解析: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让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解析:诗句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诗人是在异地他乡辞旧岁迎新年的。
从诗句的词语
中可看出,“离家已二年”并不是真的离家已整整两年。
后两句,诗人告诉我们,
他在春花开放前就有了归家的念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真正能动身回乡,可能
要落在南雁北飞的日子之后。
诗歌写出了远在他乡的人时刻都在想着回家的普遍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