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家风”的古诗

    关于“家风”的古诗

    1,《家风诗》西晋:潘岳

    绾发绾发。

    发亦鬓止。

    日祗日祗。

    敬亦慎止。

    靡专靡有。

    受之父母。

    鸣鹤匪和。

    析薪弗荷。

    隐忧孔疚。

    我堂靡构。

    义方既训。

    家道颖颖。

    岂敢荒宁。

    一日三省。

    白话文释义:把乌黑的头发卷起来,进入成年人行列。

    要学习各种技能,继承优良家风,为人要恭敬谨慎。

    就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家族美德要发扬光大。

    鹤在北山呜叫,鹤的孩子也附和着呜叫,不能继承发扬家风,感到很痛苦,无法排解。

    家族的家庭风既定,家规严谨。

    我必须一日三省,随时随地检点自己,岂敢荒废。

    2,《诫子弟》明代:林翰

    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白话文释义:千里之外送一封家书回去,劝说家人别为三尺之地与人斤斤计较,就如当年秦始皇修建了不朽的万里长城,但是自己怎么也难逃一死,就是争来三尺之地又有何意义呢?

    3,《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宋代:范仲淹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白话文释义:尽孝道当竭尽全力,忠诚勇敢怀有赤诚之心;兄弟姐妹互相帮助,要知慈悲是没有度量,没有尽头。

    勤奋学习研读圣贤书,像敬重父母一样尊敬师长;懂礼仪知谦让,切勿疏忽轻狂,谦逊忍让、态度宽厚和善,邻里方和睦。

    尊敬长辈关怀幼小,体恤鳏寡孤独与弱势群体;谦恭廉明,戒骄戒躁,才能树立威信,为人信服。

    要知勤俭节约过生活,常怀感恩心;能够顺应天理、慈悲为怀,才能广种资粮,普利群荫。

    处世“八德”是准则,后世应当谨遵前人教诲;以家训为戒,才能发扬祖业,有所作为。

    4,《戒子诗》西汉:东方朔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

    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

    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

    遗余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白话文释义:明智人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为可贵的了。

    从容自在自然合于中道。

    所以,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虽然清高,却显得固执,拙於处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论治世乱世都不改常态,是最高明巧妙的人。

    衣食饱足,安然自得,以做官治事代替隐退耕作。

    身在朝廷而恬淡谦退,过隐者般悠然的生活,虽不迎合时势,却也不会遭到祸害。

    道理何在呢?锋芒毕露,会有危险;有好名声,便能得到华彩。

    得到众望的,忙碌一生;自命清高的失去人和。

    凡事留有余地的,不会匮乏;凡事穷尽的立见衰竭。

    因此圣人处世的道理,行、藏、动、静因时制宜,有时华彩四射,神明奥妙;有时缄默蛰伏,莫测高深。

    他能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合宜的处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变,也绝不会拘泥不通。

    5,《朱子家训》明末清初朱伯庐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白话文释义: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6,《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白话文释义: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