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赞美“桂花”的诗句都有哪些?

    赞美“桂花”的诗句都有哪些?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代: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声声慢·咏桂花》

    宋代:吴文英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

    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

    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

    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

    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

    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

    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

    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

    《山上树》

    唐代:于武陵 

    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

    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古香慢·赋沧浪看桂》

    宋代:吴文英 

    怨娥坠柳,离佩摇葓,霜讯南圃。

    漫忆桥扉,倚竹袖寒日暮。

    还问月中游,梦飞过、金风翠羽。

    把残云、胜水万顷,暗熏冷麝凄苦。

    渐浩渺、凌山高处。

    秋澹无光,残照谁主。

    露粟侵肌,夜约羽林轻误。

    翦碎惜秋心,更肠断、珠尘藓路。

    怕重阳,又催近、满城细雨。

    《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译文及注释

    译文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注释

    ⑴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

    ⑵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

    ⑶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⑷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声声慢.咏桂花》鉴赏

    “蓝云”三句。

    言清晨的大地笼罩在蓝天白云之下,室外的桂花树玉枝高挺,满树重重叠叠的桂花,似串串宝钏,又如一片彩霞。

    “人起”两句,以树拟人。

    “昭阳”,皇宫名,这里泛指皇宫。

    言桂花树又像是一位清晨从皇宫里走出来的贵妃,她被晨风一激,浑身生满了粉红色的粟粒——金桂花。

    “人起昭阳”两句,据杨铁夫《吴梦窗词全集笺释》说:“《飞燕外传》:赵飞燕居昭阳宫,与羽林郎射鸟者通,……飞燕露立,闭息顺气,体舒无疹粟,射鸟者以为神仙。

    ”这里系反用此典。

    “浓香”两句。

    言桂花的浓艳香气充斥四周,似乎再也没有地方可以容纳她的花香了。

    但是如果天气一旦转冷,虽然桂花的香气犹存,桂花却要像雨雪般地纷纷落下。

    “绣茵展”三句承上。

    言绿茵茵的草坪如地毯似的平铺着,仿佛害怕桂花误坠在台阶上,被人们践踏成泥,又怕她像萤火虫般地消失了她美丽的形象。

    “三十六宫”五句,幻想也。

    “三十六宫”言宫宇之多,这里借指月中广寒宫。

    “锸”,即锹也,系插地起土的农具。

    此言词人因见地上桂树,即抬头仰望明月,想象中那住在广寒仙宫的嫦娥,孤单寂寞,一定也愁怨重重。

    词人不禁大声地询问世人:“有什么人能拿来把‘金锸’,索兴将月中桂树连同月宫一起移来凡尘,把这月中桂栽在我的西厢边。

    这样嫦娥就会亲自用白玉般的双手把盏,并与我同饮美酒了。

    ”“秋来”两句,述现实中的自己。

    词人说:“进入秋天后,自己的头上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白发?头上的乌纱与白发衬映,更显得黑白分明。

    我独饮闷酒,自然更加易醉。

    醉眼朦胧中看那室外的桂花树,似乎感到它矮了许多。

    ”“正摇落”两句,自叹。

    词人说:“当桂花凋零,满地铺金的时候,我这个淹留在外的羁客,却还是不能回家去与亲人团聚。”

    《山上树》译文

    天气晴暖,风和日丽,“十月小阳春”嘛,我走在上山的小路上,耳边不时有鸟儿婉转的啼鸣传来,好像在报告春天真的来临了。

    忽然,花草葱在茏中,看到了桂树的倩影,如同遇到了一位独自清醒的世外高人。

    山中气候寒冷,桂花常常开得很晚;山中风多而疾,桂花往往又落得早落得快。

    山中的樵夫可能又不认识桂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遭遇斧钺之灾,沦为烧火的枯柴。

     

    《古香慢·赋沧浪看桂》赏析

    沧浪指苏州沧浪亭,在州学之南。

    这首《古香慢》是吴梦窗的一首咏物词,所咏之物即为沧浪亭的桂。

    从词风和内容看。

    此词大约写于公元1243年(宋理宗淳祐三年),反映的是词人面临南宋衰亡的哀感。

    此词写于重阳节前,一开始就写秋气萧瑟。

    “怨娥坠柳,离佩摇葓,霜讯南圃。

    ”以景物起兴,以“霜”点时节,引入本题。

    写背景,用的是半拟人化手法。

    “怨娥”指柳叶,柳叶像愁眉不展的怨女一样从枝头坠落。

    “离佩”指水葓即红蓼的红色花穗分披。

    像分开的玉佩一样,摇荡着红蓼。

    然后归结到秋霜已来问讯南圃,意指秋天到了。

    “讯”也是拟人化的字眼。

    词随后写“漫忆桥扉,倚竹袖寒日暮”,就是用拟人手法写桂。

    词人看到桂,引起无限遐思,漫想是佳人薄袖凌寒,日暮倚竹。

    “桥扉”即小桥通往宅院的门。

    下二句另作别想:“还问月中游,梦飞过、金风翠羽。

    ”问是问桂,疑是梦游月宫时,有金风吹来、翠鸟飞过、似曾相识的桂树。

    到此就点出了沧浪亭桥头的桂树。

    时间已近傍晚,上片最后二句“把残云剩水万顷,暗薰冷麝凄苦”,又转笔到桂花的现实处境来。

    日晚云残,天寒水浅,桂树只把周围云水以自己的冷香薰射,内心含着莫乎名状的凄凉悲苦。

    从第一句起,直到写桂,中间比拟佳人,设想月桂,是顿挫之处,寓有今昔不同之感。

    写杨柳红蓼及桂树与修竹、云水相依的地方、则完全是体现沧浪亭一片寂寞无主的悲凉,其悲哀远过于“庭草无人随意绿”、“空梁落燕泥”。

    下阕,便紧接着“无主”写沧浪亭的情境,再转到看桂上。

    “渐浩渺、凌山高处。

    秋澹无光,残照谁主。

    ”一片寒波渺茫,是登上山之高处所见,然后明写词人的感想:沧浪亭的一片冷落淡漠的秋色,这斜阳秋树的主人是谁呢?后一句分明是寄托了濒于危亡、国事无人管的沉痛,这种境界,不仅仅是韩王已死,园林无主的一般诉说。

    随后又转入本题,再用拟人化手法写桂:“露粟侵肌,夜约羽林轻误。

    ”这里借用《飞燕外传》“飞燕通邻羽林射鸟者,……雪夜期射鸟者于舍旁,飞燕露立,闭息顺气,体温舒,无疹粟(毛孔不起粟)”的故事,却一反其本意,因为桂的花象积聚在一起的金粟,所以说露下侵肌生粟,是入夜约会过羽林郎而被他轻率误期的缘故。

    这一笔从寂寞无主境况中宕开,写眼中的桂花,用笔很美。

    然而又陡转入更深一步的悲惜。

    下二句“翦碎惜秋心,更肠断、珠尘藓路”,因桂花小蕊,故言“碎”,又以“翦碎”为言,似乎桂花之所以是小蕊,乃惜秋而心碎之故。

    此二句极见词心之细。

    最后写:“怕重阳,又催近、满城风雨。

    ”用宋人潘大临“满城风雨近重阳”句意,但语言颠倒错置,说:怕重阳将近,又催得满城风雨。

    这是紧逼一步的写法,句意重点落在随后的“满城风雨”四个字上。

    不但桂花正纷纷落下,而且葬花天气一来,桂花将不可收拾。

    但他又不明白写出,只做含蓄的示意,以淡淡的哀愁寄寓苍凉的感慨。

    吴梦窗这首词字眼用得美而生动,层次亦极分明,上下阙一开始都是先横写境,然后纵写桂。

    上阙发挥了自己充分的想象力,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桂的美,然而处境凄凉,又写出其与修竹云水相依的寂寞。

    下阙写残照无主,一片荒凉,再转用拟人法写桂的寂寞无主,在悲寂无廖之中孤独地凋谢了。

    词中处处有令人感到内心沉痛的情感显现,真是极精之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