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写月亮的诗词歌赋

    写月亮的诗词歌赋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道: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该诗写于李白听闻挚友王昌龄被贬之时,李白借助与月亮的对话,向月亮倾诉自己的心声,含蓄的表达了对朋友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汉魏时期曹丕的《杂诗》中有“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的诗句。

    到唐朝时借月表达思乡之情已经屡见不鲜,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诗;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有: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汉代古诗《明月何皎皎》中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的诗句。

    以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杜甫的《月夜》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道: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端的《拜新月》一诗则是另一种滋味的寂寞。

    该诗云:

    开帘见新月,

    即便下阶拜。

    细雨人不闻,

    北风吹罗带。

    :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的《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写道:

    金陵夜寂凉风发, 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解读该诗可以从“谢玄晖”这一典故和月下之景入手。

    “谢玄晖”指的是南齐诗人谢眺的字。

    诗人描绘的是一幅空灵洁净的月夜之景:白云、城垣倒映在江中,清清的露水像垂珠似的从月光中滴洒下来,走进其中让人身心涤荡。

    诗人借月下之景透露出自己喜爱洁白、仰慕谢眺、追慕高远的情怀。

    以上两首诗前者侧重表现志向的崇高,后者侧重表现志向的纯洁,很具有代表性。

    古人对月遐思飘渺,想到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不禁慨叹万千。

    于是有了“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的洒脱;有了“古人今日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豁达。

    有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的超脱。

    再如张若虚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中点睛之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句包含了作者由月而引发的对宇宙终极意义的思考和对人类个体命运稍纵即逝的慨叹。

    江月年年相似,个体的人的存在相比之下却如此短暂,诗人将两者浓缩于同一个画面,使人由人类的个体命运想到了人类整体的命运。

    人类何时来,又何时去,这一问,问了千古,成为关于人类命运、宇宙命运终极意义的永久命题。

    了解了月亮的特殊意义,每逢佳节,举头望月,也许它会显得更加明亮。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5847348.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