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五言律诗的格律

    五言律诗的格律

    平仄定义:是中国诗中用字的声调。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调平仄。

    *平调:分两种,基本上是平缓轻柔的声调。

    **阴平-较小声**阳平-较大声而且声尾上扬*仄调:分三种**上声-高昂明亮**去声-尖细哀柔**入声-短促因此平仄又常被分为四声:分别是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中国古籍中有不少说明。

    近体诗的格律在唐朝逐渐定型以后,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依然深受欢迎。

    书店里关于诗词的书籍销量一直很好。

    相信绝大多数人从小都接受过唐诗的启蒙。

    或许,这就是中国人从骨子里蕴藏着“平平仄仄”诗韵的原因。

    然而喜欢是一码事,写作又是一码事。

    初学写作的朋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恰恰就是我们所喜欢的格律给我们的束缚。

    克服了这个困难掌握了格律,就可以驾御它,用它演奏你最优美的旋律。

    反之,躲避它,畏惧它,它就成了束缚你的绳索。

    当别人用格律诗唱和联句时,你只能是这台音乐会的看客,否则,你发出的音符很难与那台会和谐。

    来吧!让我们看看格律这个东东究竟有多难,或许,在你用了小小的一点点时间和精力以后,你会说:就这————没有什么嘛!

    一、近体格律诗

    我国古代的诗歌,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

    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

    到了唐朝,诗的格律才完全成熟而定型。

    因为这种受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约束的诗体是新近形成的,所以唐朝人称之为“近体诗”,而把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诗体。

    称之为“古体诗”,“近体诗”称之为“格律诗”,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

    “近体诗”,前人概括为四句话:“限字限句有定数,平仄相间要协调;对仗恰当要工整,用韵韵部要统一”。

    如果网友们喜欢“近体诗”的韵味,那么不妨下点功夫,弄明白这四句话。

    如果不喜欢格律约束,就写现代诗好了。

    1、、什么是“绝句”?

    通常说“绝句”,是指近体诗的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和五言绝句“五绝”。

    不包括古体诗的七言四句古体“七古”,和五言四句古体“五古”。

    2、绝句的句式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常见的各四种基本句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注()内可平可仄

    其组合起来也就是各四种格式

    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格式(二)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格式(三)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绝格式(四)首句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绝格式(一)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绝格式(二)首句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绝格式(三)首句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五绝格式(四)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简说什么是平仄

    平仄声是诗词格律的基础,也是初学者最为头疼的事。

    来琅琅上口不必非用平水韵。

    对于初学者来说,知道了汉语拼音中一声二声(阴平、阳平)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即可,至于入声,那就学中慢慢掌握。

    4、简说什么是押韵

    写诗要求押韵,按照格律,一首诗的用韵应统一。

    也就是说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不能无韵或押其它韵部的字。

    初学者应当买一本韵书《佩文诗韵》(平水韵),或从网上下载。

    一般常用字可以在《佩文诗韵》找到。

    绝句和律诗的首句,一般是可以押韵的,也可不押。

    第二、四、六、八句末尾字必须押韵。

    做诗如果没押韵,叫出韵或落韵,在古代科考时,出韵则判不及格。

    写诗要押平声韵。

    现代人写诗,可以按《平水韵》,也可以按现代汉语拼音的新韵,但不可混用。

    5、律诗

    律诗分为两种,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通常所讲的七律或是五律是指每首八句的律诗,另外七言排律和五言排律,是指在八句以上的长律。

    顾名思义,律诗和绝句一样是格律化的诗体,它的特点之一就是:除了开头和末尾两句以外,所有的句子都要两两对仗,同时也不得押错韵,哪怕是长达数百句,也要遵循这个规定。

    6、黏(粘)和对

    诗的一、三、五、七等奇数句称为上(出)句,反之,偶数句为下(对)句。

    上句与下句平仄相反,称之为“对”,错了就是“失对”。

    两句为一联,后联上句与前联的下句平仄相同,称之为“黏”错了就是“失黏”。

    以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为例: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句。

    和上句平仄基本相反(前四字)。

    两句为一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上句和上联的下句平仄基本相同。

    (前四字)

    (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和上句平仄相反。

    7、拗救和变格

    对于诗词格律应严中有活,可以有拗救和变格等。

    近体诗中,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就是每句七言诗的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做要求(五言一三字)二四六字必须严格遵守(五言二四字)。

    但对于(仄)仄平平仄仄平 和平平仄仄平两种句型中七言第三字和五言第一字,必须要用平声。

    否则即拗,也就是“孤平”,此乃诗家大忌。

    如果用了仄声,就必须在本句第五字(五言第三字)用平声字补偿。

    这为“孤平拗救”。

    8、律诗的对仗

    五律和七律每首八句,组成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腹联、尾联。

    中间两联的上下句要对仗。

    对仗按要求平仄声相对、词性词意相对、语法句式相对。

    对仗有两忌:一是“合掌”,即一联中上下句以同义词相对,以致两句意思基本相同。

    二是两联对仗方式雷同。

    两联的句式应有所变化,以免重复呆板。

    对仗以天然、工整、流畅为佳。

    9绝句的写作和章法

    前人对绝句写作有许多精辟见解,绝句之法,贵语浅情深,意不深则薄,语不

    浅则晦。

    含吐不露,有弦外音,句绝而意未绝。

    绝句的章法是起、承、转、结。

    一般首句起,二句承、三句转、四句结。

    一、二句固然重要,但总是铺垫,最关键在于三句的转,要转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方为妙。

    第四句便顺水推舟,意境全出。

    10、律诗的写作和章法

    律诗和绝句的章法大致相同,也是起、承、转、结,但它是以联为单位,首联

    起,颈联承、腹联转、尾联结。

    但律诗最关键处,是中间两联的对仗以及两联

    的关系和变化。

    此处往往是全诗的精彩处。

    由于律诗的字数较绝句为多,在表

    达方式上可以更严谨和从容不迫。

    11、格律诗的句法

    五言的句法一般是2-3式,字分为上2下3,在前2里又可1-1,下3可分为2-1或

    1-2。

    七言的句法一般是4-3式,字分为上4下3,在前4里又可3-1或2-2,下3可分为2-1或1-2。

    也有2-5或5-2,甚至也有1-3-3的句式。

    在写作时可灵活掌握。

    近体诗在语法结构上有两个特点,可以有省略和倒装,这在散文中是不允许的。

    12、格律诗的字法

    格律诗有章法、句法、字法之说。

    字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炼字,诗词句中最

    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谓词”,把这个字炼好了,就能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正所谓“一字千金”。

    著名的“推敲”典故,就是这个字。

    附《诗要法杂论》

    古诗要法:凡作古诗,体格、句法俱要苍古,且先立大意,铺叙既定,然后下笔,则文脉贯通,意无断续,整然可观。

    五古要法:五言古诗,或兴起,或比兴,或赋起,则须要寓意深远,托词温厚,反复优游,雍容不迫。

    或感古怀今,或怀人伤己,或潇洒闲适。

    写景要雅淡,推人心之至情,写感慨之微意,悲欢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露,要有三百篇之遗意方是。

    七古要法:七言古诗,先要铺叙,要有开合,要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铿锵,忌庸俗软腐。

    须波澜开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

    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

    出入变化,不可纪极。

    绝句要法: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以之。

    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

    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

    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

    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起承转合: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题起。

    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

    此联要接破题。

    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

    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

    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无穷。

    语句之法:七言——声响,雄浑,铿锵,伟健,高远,五言——沉静,深远,细致。

    五言、七言,句语虽殊,法律则一。

    起句先须阔占地步,要高远,不可苟且。

    中间两联,句法或四字截,或两字截,须要血脉贯通,音韵相应,对偶相停上下匀称。

    有两句共一意者,有各意者。

    若上联已共意,则下联须各意。

    前联既咏状,后联须说大事。

    两联最忌同律。

    颈联转达意要变化,须多下实字。

    字实则自然响亮,而句法健。

    其尾联要能开一步,别运生意结之,然亦有合起意者,亦妙。

    诗中字眼:诗句中有字眼,两眼者妙,三眼者非,且二联用联绵字,不可一般,中腰虚活字,亦须回避。

    五方字眼多在第三字,或第二字,或第四字,或第五字。

    字眼在第三字者: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晓山。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字眼在第二字者: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碧如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字眼在第五字者: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

    香雾云寰湿,清辉玉臂寒。

    字眼在第二、五者: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藏字藏意:七言律难于五言律,七言下字较粗突,五言下字较细嫩。

    七言若可截作五方,便不成诗,须字去不得方是。

    所以句要藏字,字要藏意,如珠联不断,方妙。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