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苏轼是烹饪好手吗?

    苏轼是烹饪好手吗?

    当然是啊!

    他于北宋景佑三年(公元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这是北宋

    一朝最黄金的时代。

    他的家庭说不上富有,但也衣食无忧,即便如

    此,苏轼小时候和他的弟弟苏辙常吃的也是“三白”之饭,即一餐只

    有一碗米饭、一碟白萝卜、一碟盐,但在这样的食物却滋养了两位文

    学大师,看来人的聪明才智靠天生和后天的努力,与什么补脑没有关

    系。

    而苏轼的家乡四川,从秦代开发以来,即被称为天府之国,这里

    以丰富的物产成为历代国家的粮仓,物产的丰富也带动了美食的发

    展,辣椒还要有数百年才能传入中国,因此那时的川菜并不似今天的

    麻辣,但鲜嫩肥腻的风格已初露端倪,尤以淡水鱼与猪肉的做法天下

    闻名,而苏轼的母亲不仅是一位能读懂《汉书》的才女,更是一位厨

    艺好手,川人尚食的传统与母亲的熏陶,使苏轼也有了一项爱好—烹

    饪。

    喜欢烹饪的人大多是勤快的,未到而立之年即凭着才华,平步青

    云的苏轼在他的任职上,表现出了他的勤政,在他的第一个地方官任

    上---陕西凤翔,遇到了多年未遇的大旱,他领导百姓抗旱、祈雨,

    在解除旱情后,他命人宰羊做羊汤与民同庆,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

    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公元1071年,苏轼调任杭州,在这里他与茶结缘,一天,因病

    告假,孤山寺的惠勤禅师让他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觉间病已痊

    愈。

    苏轼便在禅寺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

    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自此,苏轼爱好上

    了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

    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

    “从来佳茗似佳人”

    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

    联。

    公元1077年,苏轼出任徐州知府,适逢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

    卒带领百姓抢险抗灾,七十个昼夜终于战胜水灾,徐州百姓纷纷杀猪

    宰羊来慰劳自己的父母官,苏轼推辞不掉,就让家人按四川老家的的

    做法,把猪肉炖好回赠给参与抗灾的百姓,大家都觉得此肉肥而不

    腻、酥香味美,一致称其为“回赠肉”。

    公元1079年,苏轼再次迁

    官至湖州,一日在晾晒字画时,他突然看到了已故好友文与可赠给他

    的墨竹图,睹物思人不禁失声痛哭,当晚写下了纪念好友的文章《文

    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回忆了文与可画竹,特别是喜欢食竹笋的往

    事,文中说,自己曾经故意和文与辩论是否有万丈高的竹子,因此你

    来我往了数十封信(海纳感叹,要是当时有论坛BBS,两个人的争论

    会吸引很多眼球关注),最后文与可仔细的请教了很多人,说绝对没

    有,而苏轼却 “狡猾”的说自己所说的万丈高竹是讲的竹子挺拔的

    气势,随后又说,你文与可不是喜欢吃竹笋吗?现在你作官所在的陕

    西洋县筼筜谷,可是有江北不多见的竹林,恐怕你当几年官,满山的

    竹子全要被你吃光了,文与可收到这封信时,正好是休息日(中国古

    代以十天为一周,第十天是公务人员的休息日),文与可带着老婆孩

    子在筼筜谷游玩、野餐,吃的正是刚从地里刨出得春笋,读到此信笑

    得喷饭满案。

    写到此处苏轼感叹再也没有与自己有此同好的人了,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在此文中也应运而生。

    就在这一年,苏轼受小人的诬陷,也就是所谓诬蔑皇帝的“乌台

    诗案”,下狱并被贬至湖北黄州,做了地方武装副部长(团练副

    使),靠着微廉的俸禄,无法养活家人,他便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

    荒种地,他学自己的偶像唐代的白居易,而自号“东坡居士”,自

    此,人们称其为---苏东坡。

    即使生活艰难,苏东坡也抱着极为乐观

    的心态,继续着他的美食生活,他在《初到黄州》一诗中写道 “长

    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哪里能看出被贬官的悲哀,分

    明是一副赏美景、尝美食的好心情。

    黄州是苏东坡一生的重大转折,

    由此他的诗词更为豪迈,心情更为洒脱,一切达到了顿悟的境界。

    活是清苦的,但美食使生活充满了乐趣,黄州的猪肉非常便宜,苏东

    坡买来猪肉,用慢火清炖,然后加入酱油等调料,做出的肉美味无

    比,这也许就是红烧肉的起源,为此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

    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

    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

    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另外还有一种清汤的做法,苏东坡用其

    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

    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

    肉”。

    黄州临近长江,因此鱼也成为了苏东坡美食的原料,闲暇无事

    之时,苏东坡常学渔夫样身披蓑衣,在江边垂钓,上钩的鱼很快就上

    了他的餐桌,而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

    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

    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苏东坡在黄州西山寺游玩时,学会

    了寺中的一种用山泉水和面做酥饼的方法,回家如法炮制,也成为了

    他招待上宾和禅师高僧朋友的点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