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毅的抗日名将
钟毅(1901.9.24-1940.5.9),字天任,原名钟必规,1901年9月24日生于广西省扶南县长沙村(现广西扶绥县扶南乡长沙村)。
民国抗日将领。
1940年5月9日,钟毅在枣阳东苍苔镇浴血奋战中身负重伤,举枪自尽殉国,终年41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87年12月28日追认钟毅将军为革命烈士。
钟毅,1901年9月24日生于广西扶南县(今扶绥县)长沙村。
其父钟曦堂(钟冥)考中光绪甲辰科秀才,成为钟家历代考取功名第一人;后在南宁设馆教书,家道小康。
其母金氏,务农。
钟毅有胞弟二:钟纪(国民党军长)、钟协(国民党扶南县县长);有胞妹三:壬坤、丽坤、薇坤。
兄弟姐妹都能进入较高的学校读书,可算是书香门第。
民国初年,其父曾赴南宁设办塾馆,钟毅随父就读,习四书五经、《左氏春秋》,其天资聪颖,诗词书法造诣很深,年纪很轻就能下笔成文,纵谈天下大事,尤受钟老先生和村里长者的喜爱。
少年时代已名扬桑梓。
1914年,钟毅考入扶南县县立吉阳小学。
他在学校刻苦努力,尊师敬长,豪爽仗义,加上他成绩优异,算术、音乐、体育等科目常常名列前茅,深得校方赞许和同学们的拥戴。
此时其父母由邕返乡,在长沙村又设立私塾办学。
钟毅每次放假由县城回家,一定到私塾去指导学生们唱歌、练操、绘画,并领导开展算术、竞走比赛活动,使学生们思想更加活跃,学业进步更快,深得学生们及父老的喜爱和赞扬。
他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敬慕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每年暑假回乡,他都教村里的年轻人唱歌、练体操,他最爱唱的就是流芳千古的岳飞的《满江红》。
1917年夏,钟毅从吉阳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当年这所师范学校是广西培训师资的最高学府,录取学生除免交学费外,还供给膳食、服装和书籍等,以鼓励学生学习。
但这所学校每年仅招收新生一班,名额50人。
因此每逢考期,莘莘学子成千上万齐聚邕城应试,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是难被以录取的。
而钟毅应考,一举名列第三,被誉为“扶南才子”。
1918年暑假,钟毅感到自己学校比广州、上海各校落后,毅然离开南宁赴广州,想考取当时颇有名气的大学,无奈学历限制很严,被拒之门外。
这时,他听说在南京任国会议员的同乡梁培先生(那隆村人)住在广州,并知道父亲曾与梁培同是清光绪三十年同科秀才,喜出望外,便登门拜访,请梁培举荐。
梁培素重乡谊,且系故人之子,便欣然答允,介绍他到广东造币厂任小职员。
他一边工作,一边伺机投考学校。
不久,广东省韶关讲武堂招生,钟毅即往应试,由于他成绩优异,为该校李仙根(云南人)校长所器重。
在校受训两年后,这时正是军阀割据混战、斗争角逐,时局动荡的时刻。
钟毅在广州目睹国事之蜩螗,外人之专横,百姓之困苦,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弃文习武,报考讲武堂。
经过考试,他被录取。
从此,踏上了军旅生涯。
1920年广东军阀陈炯明由福建挥军南下,将旧桂系盘踞广东的势力逐出广东,旧桂系军阀陆荣廷原主持开办讲武堂,今既败北,就把该堂迁往海南岛,草草办完学生结业手续后,便宣告结束。
可这批结业学生不为陈炯明所录用,只好各奔前程。
1920年,钟毅从韶关讲武堂毕业,当时正值军阀争夺地盘,派系分争排挤严重,钟毅未受重用,自己返回扶南县长沙家乡。
他回乡后仍继续钻研各种军事着作,他在书房内自提诗一首:男儿仗剑出乡关,不斩楼兰誓不还,太息中原长板荡,要将只手挽河山。
1921年春,钟毅取道钦廉回到故乡长沙村,郁郁不得志,在自己的书房门口贴上“蛰园”二字,还写了一幅对联自勉:
“矢志澄中原闻鸡起舞;雄心造时势匹马纵横。”
室内题诗一首:
“男儿仗剑出乡关,
不斩楼兰誓不还。
太息中原长板荡,
要将只手挽河山。”
诗言志,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
在家乡居期间,他不甘心赋闲,平时不但关心群众生产、生活,而且教育群众改革不良风俗,如反对包办婚姻和少女嫁后不落夫家等等。
与此同时,他还开办了男女成人夜校,除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外,还启发群众的爱国思想。
当时社会上匪风甚盛,为了保障村庄安全,他又倡导全村筑墙设闸防御匪患,并亲自编练壮丁,安排放哨守夜。
1921年秋,他由友人介绍到桂系军总司令刘震寰部任中尉副官。
次年刘氏失败,林俊廷任桂军总司令,钟毅转到林部任上尉参谋。
同年冬受混成旅旅长陆云高委任为第二统领,先回乡招募新兵,后编练成军,即奉命开赴贵县(今贵港市)归还建制。
当他带领队伍刚到南宁时,忽然接到陆云高已被李宗仁“定桂军”击溃的消息,他觉得陆云高不能投靠,便将队伍带回家乡,宣布解散。
钟毅再度居家半耕半读,更广泛地与社会实际接触,其住房另改名为“留芳馆”。
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举行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接受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大会标志着国共合作和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钟毅当时已倾向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心走革命道路。
这年,李宗仁、黄绍竑攻取广西省会——南宁,李、黄部队多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军官,士气旺盛,阵容焕然一新。
韶关讲武堂毕业生李明瑞,已在黄绍竑部任上校团长,过去曾与钟毅交谊甚笃,即函邀钟出来相助,钟毅应邀受任为上尉连长,旋即开赴柳州、桂林。
扫荡陆荣廷、谭浩明残部的战事结束后,钟以战功晋升少校营长。
当时,广西由于连年兵灾,元气大伤,生产凋敝,匪风甚炽,省府乃派钟毅率部进驻龙州,负责肃清匪患,安抚民生。
钟抵龙州后,分别召开城乡民众大会,谆谆告诫大家要团结合作,守望相助,生聚安业;少数误走歧途的人,只要改邪归正,重务正业,既往不咎,后来又颁布了有关法令。
由于他贯彻得力,不久匪患平息,社会渐趋稳定。
1926年7月,北伐开始,广西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北上抗战,钟毅率部队作战勇猛,在德安马回岭中建立战功,被提升为第七军第三团上校团长。
1926年7月,国共两党合作后誓师北伐,两广同时发兵参与北伐战争,广西编成北伐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钟毅编入战斗序列。
不到半年,北伐军势如破竹,攻克了长沙、武汉,继而东下,增援江西方面友军,夹攻北方军阀孙传芳部。
第七军在长江南岸安马回岭之役,迫使敌军溃退,赢得了北伐史上着名的“德安大捷”.广西第七军被誉为“钢军”,钟毅由营长晋升为第七军第二旅第三团上校团长。
1927年,北伐革命军攻克金陵(南京)后,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分裂,新桂系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强军队的建设,钟毅在李宗仁部转任上校参谋。
1927年7月,军阀孙传芳率数万大军渡江反扑,钟毅率其部队在何应钦、李宗仁指挥下,在龙潭一带与敌血战,激战数日,全歼该敌。
从此,军阀孙传芳势力一蹶不振。
1933年,李宗仁派钟毅任梧州第四高中上校军训大队长,随后又调任广西大学军训主任。
1934年,钟毅考入国民党陆军大学特二期深造学习。
他刻苦学习各种军事学术理论,研究现代作战的战略战术,力求精深,从不自满。
钟毅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全国军民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奋起抗战,钟毅请缨上阵杀敌,以雪国耻。
正好这时广西抗日军队扩编,成立第三十一军,钟毅被任命为第三十一军第一三八师第四一四旅少将旅长,率军北上抗日。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钟毅积极拥护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
翌年8月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开始。
广西成立第三十一军,钟毅派任一三八师四一四旅少将旅长,11月北上抗日,防守津浦路段。
1938年春,固守明光、凤阳的第三十一军遭日寇袭击,四一四旅首当其冲,激战数日,因装备悬殊,无法抵御敌人优势火力,奉命转进淮河沿岸。
在撤退中,钟毅目击沿途民众四散逃难,感慨万千,即赋诗两首以明志:
“半夜班师天地昏,中原到处哭声闻;
料应卷土又重来,一战唤回故乡魂。”
“四境纷传撤退忙,倭夷横海渡长江;
临淮关上思歼敌,剑气升腾月满窗。”
1938年夏,台儿庄战役胜利结束,部队转进鄂东,保卫武汉。
10月,部队开到浠水,钟毅晋升为一七三师中将师长。
武汉放弃后,一七三师退守襄樊地区,保卫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老河口。
1938年夏,武汉保卫战开始,钟毅奉命转进鄂东,担任阻击日军的作战任务。
钟毅率领全体官兵,日夜赶修工事,储备弹药。
在激战中,他常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沉着地应付战斗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形势。
由于他指挥有方及全体官兵的拼死作战,阻滞了日军的推进,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
钟毅以战功晋升为第一七三师中将师长。
武汉会战以后,第一七三师奉令退守鄂北襄樊地区,受第五战区节制,保卫第五战区司令部驻地老河口。
1939年12月,中国军队开展冬季攻势,出击进攻日军据点,钟毅将军指挥第一七三师英勇作战,接连扫除日军在安陆、钟祥的据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任务完成后,回师环潭,途经平林店。
传闻平林店是汉武中兴之地,钟毅即登观览,不胜感慨,希望早日荡平日寇,还我河山,以“平林怀古”为题,赋诗如下:
“汉家火德未全衰,崛起平林旷代才;
观斗山前将星合,朝王庙上霸图开。
千秋帝业留陈迹,万里风云动壮怀;
满眼乾坤纷忧日,登日我亦戎衣来。”
部队回到环潭,师部驻乔家寨,各团分别防守随、枣沿线。
1940年4月间,日寇再次进犯鄂北第五战区防线,集中六七个师团兵力,配备大量装甲车、大炮,并以空军配合,发动第二次随县、枣阳战役,妄图打击第五战区抗日武装力量。
当时由第十一集团军黄琪翔指挥的第八十四军所辖一七三师(师长钟毅)、一七四师(师长张光玮)和一八九师(师长凌压西),固守随县、枣阳正面,由于敌我悬殊,张、凌两师奉命向豫南撤退,一七三师负责掩护,钟毅指挥将士与敌周旋,抄袭敌军交通,艰苦奋战。
湖北抗日战场上进行的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抗日战场几次重大的军事战役之一。
日军为报第一次随枣战役惨败之仇,消灭鄂北我第五战区野战主力,集中了五个师团的重兵。
我抗日爱国官兵在这次战役中,浴血奋战,顽强阻击日本侵略军,给进犯的日军以重大杀伤,粉碎了日军扫荡消灭我湖北野战大军,屏障其占领下的武汉,打开进攻鄂西之路,迫使中国抗日政府投降的企图。
同时,我方在作战中也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涌现出了许多不畏强敌,誓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到底,为国捐躯的爱国烈士,国民党第八十四军第一三七师师长钟毅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位。
第八十四军的三个师,当时隶属于黄滇翔将军的第十一集团军奉令担任守备襄花线上的随县、枣阳一线阵地。
钟毅将军指挥一七三师将士浴血奋战,打得敌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由于我火力太弱,将士伤亡殆尽。
5月5日,日军联合兵种的精锐部队突破第一七三师左邻部队的防线,企图迂回包抄我主力。
为粉碎敌人的阴谋,军部指示第一七三师担任后卫,牵制日军,掩护主力撤至唐县镇一线,向枣阳集中。
钟毅墓
5月6日,日寇联合兵种在唐县一线集结,向一七三师猛扑,一七三师孤军无援,损失惨重,钟毅只好率领剩下将士,且战且退。
5月8日,钟师长率部到达河南省边境之苍台附近时,又遭日军骑兵追袭。
双方短兵相接,杀成一团,队伍失去控制。
5月9日,钟师长身边只剩下一个卫士排。
他宁死不屈,率领卫士与日军厮杀了两个时辰,弹尽粮绝,官兵伤亡殆尽。
钟将军右胸负了重伤,血染前襟。
钟毅右胸中弹重伤,他顽强地支撑着,下令士兵迅速分散突围,当他生命垂危之际,即将作战资料、信件、日记本及印章等物包裹好,埋在附近芦苇丛中,然后仰天长啸,高喊:“中华民族奋起呀!抗日必胜,建国必成!”终于杀身成仁,尽忠殉国。
钟毅率一七三师与日军滕田师团血战7天7夜,身负重伤,在敌众我寡,弹尽援绝的情况下,为不受敌俘,举枪饮弹,壮烈牺牲,时为1940年5月9日下午3时,时年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