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的文化
温岭的文明起源较早,据专家考证,在温岭大溪镇发现的徐堰王古城遗址为战国时期时代。
另外在古城附近,仍保留唐、宋时期的七座古窑址,这些都说明温岭具有灿烂的历史文化。
从明代设县建制(公元1496年置太平县)以来,距今有530多年的历史,因地处东部滨海,远离朝廷,交通不便,在历史上封建皇朝的更替中,温岭未遭受大的创伤和破坏,历朝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建树,社会文明的延续性比较稳定,因此其文化积淀较为深厚,社会文明程度相对较高。
因温岭紧靠大海,当地居民以海为主要作业对象,海洋文化表现突出。
海洋渔业文化、海洋盐业文化、海洋美食文化和海洋渔民风俗文化积淀深厚。
特殊的地质条件,在温岭存在大量的优质石材,当地人民利用石材进行采石,留下大量的硐天,同时,石屋、石街、石亭、石家具等充满温岭民间,造就了突出的温岭石文化。
温岭稳定的社会环境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在历史上温岭的宗教文化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温岭自古是佛教胜地,长屿的崇国讲寺、南嵩岩的嵩岩寺、温峤的明因讲寺、大溪的流庆寺、方山的云霄寺等都有较早的历史。
除佛教寺庙外,道观也是温岭一个宗教景观。
现存佛教、道教寺观几百处。
全市共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
分为古庙、故居、古墓葬、古窑址、摩崖石刻、古民居、古建筑和革命纪念地等八大类。
温岭新河、箬山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清明团子:是一种温岭特色小吃。
俗称“青叶”。
清明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甜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咸团子的馅通常用肉沫、豆腐干、胡萝卜、笋之类的。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乌饭麻糍:乌饭麻糍就是用山上的乌饭树(一种属灌木的野果树)嫩枝(一叫乌叶)浸泡,取其汁调和糯米粉,蒸熟做成麻糍,卷成一卷,内红糖,外表再洒上一层嫩黄的松花粉。
外则细腻爽滑,内则清香扑鼻,色泽乌亮,别有风味。
此外还有山粉糊、温岭嵌糕等。
温岭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台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