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是什么

    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是什么

    纵观历届高考诗歌鉴赏题,大体上可以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就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故凡属景情关系都属于这类题型。

    3、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绘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规范的表达为两个双音节形容词。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伤感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伤感。

    4、答题示例

    绝句二 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作者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杜甫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魅力的初春景象(季节特点的总结,之后加上冒号):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光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营造了一种明净绚丽的春景;(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5、练习巩固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依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义公是一位高僧,此诗写其禅房周围环境。

    问:义公禅房周围环境有怎样的特点?写这样的环境有何作用?

    答:禅房空林环绕,秀峰迎门,幽谷临阶。

    夕阳雨霁之时,山峦格外清净,又有水汽飘落,更显庭院阴凉;这一环境恰如莲花般纤尘不染,脱俗绝世;衬托了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高雅,襟怀绝俗,从而寄托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必须熟练掌握长用的表现手法。

    它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等)两种,侧重考查间接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虚实、对比、白描、动静等。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另外也考查设问、反问、反语等。

    3、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注意全面考虑,观点准确,考试时,有时为了降低难度,题目中已经明确指出从某个角度加以鉴赏,则这一步就不必了。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说明做主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这一步即是第一步的论证,必须结合原诗)

    第三步:此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即回归主题,回答技巧对主题的作用)

    4、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巧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抒写了诗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

    (步骤三)

    5、联系巩固

    绝 句 二 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这首诗是杜甫入蜀后,抒写的羁旅异乡的感慨。

    首两句入嵌在镜框丽的风景画。

    请分析此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答:该诗运用了映衬的手法。

    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色彩明丽,景象清新。

    全诗以乐景写哀情,极言春光之明丽,更能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情致。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自此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解答的词一般有:(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委婉、简练生动……

    3、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春 怨

    盖嘉运

    托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多用口语。

    (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

    5、巩固练习

    邯郸东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东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作者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即东至深夜,家里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的。

    诗的语言质朴无华、明白晓畅。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

    (1)X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为什么?

    (3)你认为X字好在哪里?

    2、解答分析

    沈德潜曾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就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

    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所炼之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五言炼第二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五言炼第三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五言炼第五字:“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五言炼二、五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七言炼第二字:“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七言炼第五字:“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七言炼第七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七言炼第二、五字:“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从词性的角度而言,古诗炼字一般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等。

    (参看上一节:值得注意的词)

    3、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看”字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离人孤独的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

    5、巩固练习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邹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问: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摄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是很妙。

    五、“一词领全诗”型

    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等。

    所以,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方向

    (1)该词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2)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4、答题步骤

    第一步:写了什么。

    第二步:所起的作用。

    5、答题示例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为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 崖 州 城 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砸千遭绕郡城。

    问: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答: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 手的急切期待。

    6、巩固练习

    湖 州 歌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问: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答:对全诗景物描写起统领作用。

    六、观点不同型

    1、提问方式

    (1)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2)有人热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

    2、解答分析

    解答这类题,思考的方向主要是手法、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首先,要确定一种观点,然后依据原诗词的内容分析找到关键的几点理由,分条作答。

    3、答题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塌,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好。

    因为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仿佛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为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也可以)

    4、巩固练习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也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逢。

    问: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

    答:同意,删去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以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 ”,而且“奇趣更显”。

    或答:不同意。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香,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其孤独无伴才可知 。

    删去后影响了孤独之情的表达。

    七、对比鉴赏型

    1、提问方式

    (1)两首诗或词出现进行内容与主题、手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2)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

    有的指氛围、情感,有的指风格、方法的对比。

    2、解答分析

    依据原诗词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

    3、答题步骤

    先对诗词相关原句作一解释,中欧啊到题眼;再列出几条作答。

    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

    4、答题示例

    夜游记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问: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和异同?

    答: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词句抒发了自己不被理解的感慨,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