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给我十首绝句并有100字左右的鉴赏

    给我十首绝句并有100字左右的鉴赏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赏析】

    华清官故址在今陕西临潼的骊山上,是唐代的行宫。

    这里有温泉,风景幽美,冬暖夏凉,李隆基和杨玉环常来游乐。

    相传杨玉环喜欢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从四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为此跑死了许多人马。

    《过华清宫绝句》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诗通过运送鲜荔枝这一典型事件,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荒淫腐朽生活。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诗咏华清宫,却以“长安回望”领起,由望中景色的展开,导引读者渐入深境。

    首句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华清全景,“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

    “绣成堆”语意双关,既点明骊山被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所簇拥,佳木葱茏,花繁叶茂,又是描绘有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暗隐开元繁华如花团锦簇。

    由此,诗人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

    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回顾历史。

    第二句将镜头推进集中于“绣堆”的顶端,露出了那深宫重苑,从中可见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殿门森重,那“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第三句前四字“一骑红尘”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又将读者的视点移向了山路:黄土飞扬,一骑如飞。

    人们不禁因这两幅跳跃的景象再生悬念:禁门连开,快马驿传,难道有什么军国大事?然而“妃子笑”三字忽作转折,使人虽然松了口气,却越加不解,甚至因神秘的气氛憋得非要马上知道结果,诗人这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

    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

    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其他人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安史之乱”的祸根:这繁华世界的奢侈,已到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步!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而导致了西周的败亡。

    诗人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

    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

    “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诗句注解】①迟日:出自《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因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诗歌鉴赏】

    公元759年7月,杜甫由华州经秦州、同谷,历尽千辛万苦,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从此开始了他人生最后阶段的客居与漂泊生活。

    刚到成都草堂定居,作者从“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离乱生活进入了暂时安定的生活时期,内心有一种放松、安适和愉悦感,这首小诗就写于这个时期。

    全诗极富诗情画意,意境明丽,格调清新。

    第一句从大处着笔,融情于景。

    “迟日”写阳光,“江山”是写浣花溪一带的山水,一个“丽”字,描绘出初春出灿烂温和的阳光普照大地,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情景。

    这就为全诗的春景图展开了一个明丽开阔的背景,充满舒适欢悦的感情。

    第二句镜头拉近,锁定春天特有的意象——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花草“香”,进一步展现出明媚的春光,给人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闹”枝头、风送十里花香的感受,将春的画面点染得更加细致。

    前两句由远而近,描绘了春天明丽阔远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律动。

    后两句选用典型的春天之物——燕子和鸳鸯,表现春天的生命活力,动静结合。

    第三句,勾画动景。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使春景图顿时生机蓬勃。

    “泥融”紧扣首句春回大地,阳光普照。

    第四句,描绘静景。

    春日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句既照应“迟日”,又写出了鸳鸯的悠闲自适。

    这两句一“飞”一“睡”,相映成趣。

    总之,这首绝句用一、二句勾画阔远明丽的画面,三四句点缀动静相间的燕、鸳,于和谐统一中,共同构成极富美感的春景图画,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也跃然纸上。

    诗句对仗工整,语言自然清丽,浑然无迹,是杜诗中别具一格的篇章。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代宗应宝二年(763),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

    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一

    挥而就。

    这幅“春景图“,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映衬成趣,明丽

    开阔;人与物俱适,动与静结合;一派生机,千里春色,不仅描绘

    了祖国山川之多娇,又表现了诗人心情之怡悦。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鉴赏要点]

    1、"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

    2、立足点: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3、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r>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r>

    [鉴赏要点]<br>

    1、作者与友人的离别是愉快的,全无半点忧伤。

    黄鹤楼引发仙人飞去的联想,增加了离别愉快的气氛,因而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明快、欢悦的。

    <br>

    2、①衬托。

    在暮春三月,繁花似锦,春意正浓中,衬托出离别时的愉快心境。

    <br>

    ②借景抒情。

    诗的后两句是眼前景,流露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对李白的向往之情。

    <br>

    秋浦歌(其十五)<br>

    李白<br>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br>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br>

    [简析]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人已衰老的怨愤和抑郁之情,借白发写愁。

    <br>

    2、整首诗运用了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想象,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重,由白发及愁,"比中有兴"。

    末句用"秋霜"色白代指白发。

    <br>

    江南春<br>

    杜牧<br>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r>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r>

    [简析]1、诗的前两句,红绿、山水、村郭、动静、声色映衬,写同江南的绚丽明朗,后两句烟雨朦胧,这是诗人运用典型化手法,概括把握住了千里江南景物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的特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