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成都杜甫草堂风景描写

    成都杜甫草堂风景描写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核心文物区内,有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等景点。

    1、正门

    正门是杜甫草堂主体纪念建筑群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建筑。

    正门匾额“草堂”二字系清代康熙皇帝的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允礼所题。

    门两侧还悬挂有一副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出自杜诗《怀锦水居止二首》,这两句诗十分准确地点明了当年草堂的地理方位,也正是今日草堂所处的位置。

    2、大雅堂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2002年正式开放。

    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

    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馆内的基本陈列《诗圣著千秋》,获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创意奖。

    3、茅屋

    杜甫草堂博物馆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于1997年恢复重建了“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

    4、大廨

    “廨”是官署的意思,即古代地方官吏办公的场所。

    杜甫一生仕途坎坷,始终不得重用。

    清嘉庆十六年重修草堂时,考虑到杜甫曾经做官,应该有办公的场所,大廨便由此得命名。

    大廨正中杜甫的铜像是我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作品。

    是一座敞厅式建筑,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

    5、诗史堂

    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

    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6、柴门

    柴门是中轴线上的第四重建筑,也是最小、最简朴的建筑。

    它原本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

    因为低矮简陋,诗人作了如此命名。

    门上匾额“柴门”二字是著名画家潘天寿所书。

    7、工部祠

    因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工郎,故称杜工部,祠由此得名。

    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肃穆庄重。

    祠内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

    8、唐代遗址陈列馆

    唐代遗址陈列馆位于草堂东北面。

    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证实了杜甫草堂在原址上代代因袭重建的史实,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争。

    扩展资料:

    杜甫的成长经历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杜甫草堂

    百度百科-杜甫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