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王朗》的译文
发布者:高原一2019-11-17
译文: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
(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
华歆感到很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
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出处: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扩展资料: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汉族。
平原郡高唐县人(今山东省高唐县)。
[1] 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名士、重臣。
官渡之战时,被征为议郎、参司空军事。
入为尚书、侍中,又代荀彧为尚书令。
曹操讨孙权时,以华歆为军师。
后为魏王国御史大夫。
曹丕即王位,拜华歆相国,封安乐乡侯。
曹魏建立后,改称司徒。
魏明帝即位,升任太尉,晋封博平侯。
太和五年十二月(232年1月),华歆去世,年七十五,谥号“敬”。
王朗(?-228年),本名王严 ,字景兴。
东海郡郯县(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北)人。
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
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家。
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并有文集三十四卷,今多已佚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朗 (汉魏之际经学家、大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歆 (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名士、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