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古文古诗名句赏析!!!

    古文古诗名句赏析!!!

    1《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

    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2“但使愿无违”的“愿”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是“我的意愿”有个好收成,其实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3、 《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

    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同时也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4、《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

    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而不知是谁家屋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

    “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

    5、《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

    6、《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7、《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

    “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

    “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8、《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

    联系到诗人当时实情,这句诗更可理解为:他不计落第得失,坚信自己出众的才情,坚信自己一定能脱颖而出。

    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9、《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及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枝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正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感到特别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

    (作者勉励自己的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11、《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那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鹦鹉州。

    (触景生情,勾起淡淡的乡愁。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旁边无数新船飞速驰过得意洋洋,病树面前万千绿树如同逢春蓬勃生长。

    ①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上去,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不平遭遇的愤慨,又是对那些混水摸鱼捞好处的人的讽刺。

    ②这两句诗在客观上却写出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

    13、《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痛,隔着江水还唱着亡国的曲子《后庭花》。

    (描述了现实中帝王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14、《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烛长谈,诉说我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

    (这两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设想回长安、晚上与妻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相思之情。

    15、《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伏在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怀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但雄心壮志不改,慷慨依旧。

    (这四句话表现了作者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慨。

    16、《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即使有千丝万缕的离愁,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是离别愁情,这离愁别恨的另一种滋味,不是常人所体验到的。

    (这几句话直抒离愁之苦,抒发了作者一腔怀旧之情。

    17、《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

    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

    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

    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1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突发奇想,借月传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想到:我还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给这皎洁生辉、纯洁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飘到远在夜郎(今湖新晃侗族自治县)以西的友人身边去吧!这“愁心”,概言之,是为友人处境而愁;细析之,则又包含着关切、牵挂、不平、同情、忧虑等多种复杂的感情,真是缠绵悱恻,一往情深!这“直到”,表面上描绘明月清风飞越万水千山,直抵夜郎龙标,实际上烘托诗人心飞神驰,追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19、《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20、《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

    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2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22、《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2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