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描写水的诗句
“水之润下无孔不入;火之炎上无物不焚;雷之肃敛无坚不摧;风之肆拂无阻不透;土之养化无物不融!”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瀑布
●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唐·王勃《郊园即事》断山:悬崖峭壁。
画障:贴画的屏风。
悬溜:悬流的瀑布。
鸣琴:形容瀑布之声。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银河:天河。
九天:天的极高处。
极写庐山的瀑布的高、水流的猛、飞泉的白,是写瀑布的名句。
充分展示诗人豪宕的胸怀。
●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形容瀑布的倾泻和洁净:风吹不散,银白如空。
● 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
唐·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潈(cóng)射:喷射。
壑:土沟。
奇诡:奇妙怪异。
描写庐山香炉峰瀑布的奇观。
● 水悬三尺,泻阶隅,满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
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隅:角落。
昏晓:黄昏、拂晓。
练:白绸。
环佩:身上饰玉。
筑(zhù):弦乐器。
描写瀑布,绘声绘色。
●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流水,缺月如弓。
宋·辛弃疾《沁园春》前两句描写山上的一道湍急的瀑布倾落,水花万点;后两句形容横跨在溪流上的板桥如一弯新月。
●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元·乔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饮涧:形容瀑布拱身之状。
连用三个比喻,极写瀑布的动态。
● 自天飞下龙涎,走地流为一股泉,带风吹作千寻练。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惠山泉》涎(xián):口吐的涎水。
练:白色丝物。
想象、描写、夸张,三管齐下写瀑布的水势、流速、颜色。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清·何绍基《山西》新晴:天刚放晴。
大海
●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庄子·秋水》尾闾(lǘ):传说为海水排泄的地方。
万川入海,从来没有停止过,海水也从来没有满溢过;海水排泄,也从来没有干涸过。
后人每用这句子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周而复始的。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三国·魏·曹操《观沧海》碣石:指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的大碣山。
何:那么。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即耸。
峙(zhì):挺立。
这是作者穷追袁绍残部路经碣石时所作。
描绘了海波荡漾、山岛耸立,木繁草茂的壮观图景,烘托他当时昂扬的气概。
●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晋·乐府民歌《西洲曲》空绿:指倒映在水中的碧空。
卷起帘幕天穹自然显得高远,海水摇漾着空中的碧绿之色。
境界壮阔动荡,“摇空绿”三字,奇警。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勾勒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图景:春天潮水涌入长江,江海连平,明月潮水相伴而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残夜将尽,朝阳已从海面升起;江南春早,年底江上已露春天气息。
作者为客日久,日复一日,年一复一年,岁月蹉跎,回乡无日,送书无人,触景伤情,所以有上述的描绘。
●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
唐·杜甫《不离西阁》旭日浮于沧海,众星挂在银河。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唐·李贺《梦天》齐州:中州,亦即中国。
九点烟:我国古代曾分置九州,登高远望如九点烟。
一泓(hóng):一汪:绘出一幅壮观的九州高空鸟瞰图,可见作者气势不凡的胸怀和浓烈的浪漫色彩。
●八月涛声孔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指浙江省塘江大潮的声响,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最为壮观。
触:碰、击。
两句把势大声洪的江潮描绘得如在目前,使人惊心动魄。
全词是一幅精采的海边观涛画。
●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唐·赵嘏《钱塘》中秋:钱塘江海潮,以中秋之夜最为壮观,历来誉为天下胜境。
写静景的壮阔和动景的声势,都极为出色。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望海楼晚景》一线:形容浪头象一排白线涌来。
指顾:指点顾盼,喻时间极短。
写江潮水初上的雄浑景色。
李白《横江词》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之句,附录于此,以供参照。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几许:多少。
浑:简直。
极写江潮的高大。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宋·潘阆《酒泉子》潮水汹涌冲来的时候,真疑心,大海里的水都光了,到处都象迎接潮水的锣鼓声。
两句描写钱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怀空。
宋·陈师道《十七日观潮》瑶台:传说中的神仙住所。
潮水象一道白色的长虹从辽阔的沙滩上奔涌而来,又象天仙在瑶台上失手打翻了玉杯把琼浆倾泻而下。
以丰富的想象,极状钱塘江潮奔腾之急,声势之大,变化之速。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
明·刘基《郁离子》坎井:指浅井。
比喻宽宏大量者不与小人一般见识。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清·陈恭尹《厓门谒忠祠》这是作者写新会厓门怀古的诗。
厓门三忠祠,祀宋末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名臣。
触景生情,怀古痛今,忧时伤国,溢于言表。
●地到尽时天不断,人能来时鸟难过。
清·沈受宏《渡海》写尽大海之辽阔。
● 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叠天高。
清·宋琬《西江月·钱塘门外作》此钱塘观潮之作,以白马奔腾,银山万叠形容潮浪汹涌壮观。
●乾坤浮一气,今古浸双丸。
清·张照《观海》乾坤:天地。
浮:融。
双丸:指太阳、月亮。
两句写大海的景观,颇有哲理。
●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
清·陈去病《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渚(zhǔ):水中陆地、小岛。
磨:摩擦。
炙:烤。
作者于1908年由上海乘船渡海赴汕头,到广东从事革命活动。
沿途看到海中壮观的景色:波涛翻滚、小岛朦胧、云天如碧、海面泛红。
诗句的境界开阔、意气豪迈。
溪泉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杪(miǎo):树梢。
诗句描写山上雨后从树丛间喷出了百道飞泉的奇观。
诗中采用了“高远”取景法,从一个适当的高度,透过近处低处的繁树茂林,看到远处高处的巅崖悬泉,将二者“叠合”在一个平面上,造成了一种新鲜奇特之感。
●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唐·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不让一条溪水奔流,把溪水拦在山间日夜喧闹;待它来到前头的山脚尽处时,溪流已变成堂堂的大水直奔山村。
写溪水到底是拦不住的,可比喻时代的潮流不可阻挡。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唐·杜甫《佳人》两句的寓意众说纷纭。
按诗意是比喻“佳人”贞洁自守的节操。
●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唐·储光羲《咏山泉》恬(tián)淡:安静清淡。
以山间的清泉比喻自己的安闲自得。
●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唐·湘驿女子《题玉泉溪》红树:枫叶秋天变红,故称。
弹夜弦:比喻溪水潺流之优美音响。
●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唐·杜甫《绝句六首》江水流动,月移石影;山溪空寂,云雾傍花。
活画出一幅清幽的月夜溪流图。
● 积之涓涓,泄之浩浩。
宋·王安石《风俗》积;蓄。
涓涓:形容水流的细长。
泄:排泄。
言简意赅,积小泄大,说明累积难而消耗易,对人们治国、理财、治学甚有启迪。
●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宋·苏轼《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舞雩(yú)风:和畅的春风,指作者理想中的境界。
这是作者被贬在海南时所作诗句,表现出随遇而安的豁达情怀。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细流:指泉眼爱惜泉水,不愿多流一点。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诗句清新活泼,自然灵巧,是“诚斋体”的典型代表作。
● 溪声夜涨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衣。
宋·张耒《屋东》通:通透袭人之意。
朝晴:拂晓天晴。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宋·辛弃疾《生查子·游雨岩》描绘沿溪行走时的倒影,体物入微,富于奇思妙想。
● 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玉泉山》红墙:指富贵之地。
褒颂清泉,宁愿奔向江湖,也不为红墙拘禁,有言外之意。
●却笑溪声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间。
清·赵愈《溪声》忙底事:到底忙些什么事。
借笑溪声来嘲讽世俗--喜好喧闹而不懂得享受山中的幽静。
●夜深更饮秋潭水,带月连星舀一瓢。
清·郑燮《访青崖和尚》写秋水的妙句,妙在“带月连星”,实在棋高一着。
江河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诗经·卫风·河广》苇:如芦苇那么小的扁舟。
杭:即“航”。
谁说黄河宽?一叶扁舟就能渡过。
●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沚 《诗经·邶风·谷风》泾(jīng):泾水,发源于宁夏六盘山。
渭:渭水,发源于甘肃乌鼠山,与泾水合流后注入黄河。
湜湜(zhí):水清的样子。
沚沚(zhǐ):止。
泾与渭相比时才显得浑浊,它不流的时候也是清的。
作者以泾水作自比,以渭水比新人。
自己并不丑,只是与新人相比,才显得不美,成语“泾渭分明”源出于此。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南朝·梁·吴均《与宋元思书》湍:急流。
甚:很象。
奔:指奔驰的马。
● 波流将月去,潮水共星来。
隋·杨广《春江花月夜》将:带。
描写“波流月,潮带星”的景象,波光闪烁,星月交辉,形象生动,用词精警。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出塞》孤城: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是古代从河西走廊通西域的重关。
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相当八尺或七尺。
写黄河水流的高远,玉门关地势的险要。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眺》江:指汉江。
天地外:形容江流之漫长。
有无:若有若无、时隐时现。
诗句景色朦胧,掩映动荡,想象丰富,充满浪漫色彩。
●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唐·李白《赠裴十四》落天:夸张手法形容黄河从高原山岳向平原低处的流向。
写:泻。
以大海喻胸怀,贴切形象。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天上:形容黄河之高,因它发源于高峻的昆仑山脉。
描写黄河源远流长,水势雄壮,奔腾而下,直泻大海,一去不回,寄寓作者对岁月如流,年华不复返的感慨。
●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唐·李白《公无渡河》昆仑:指昆仑山,东段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发源地。
龙门:在今山西河津县,传说夏禹治水至此。
写黄河冲决昆仑,咆哮而下,直奔龙门,显示它汹涌澎湃,不可阻挡的声势。
●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触:碰、击。
盘涡:旋涡。
毂(gǔ):车轮的轴。
秦地:华山一带,古为秦国之地。
雷:雷鸣。
诗人极写黄河奔腾万里的声势。
●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九道: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条支流,亦称九派。
雪山:形容波涛如雪似山。
这是诗人俯瞰长江所看到的壮观景色。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这是诗人九月九日在夔州登高时写下的千古绝唱。
仰视则闻高山落叶的萧萧之声,俯瞰则见长江骇浪的滔滔之势,而叶落无边,江流不尽,更显得秋风的劲厉,秋色的苍茫,秋声的肃杀,扩大了画面,增强了气势。
作者悲秋的情调,显然如见。
●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怎么得到。
并(bīng)州:古九州之一,传说所产剪刀著名。
翦:剪。
晋代索靖观顾恺之绘画,长叹一声:“恨不带并州剪刀来,把松江半幅白练剪而归去。
”诗人以此赞美王宰的画,典故随手拈来,形象贴切,又毫无痕迹。
●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唐·韩愈《进学解》障:阻挡。
回:挽。
既:已经。
倒:倾泻。
愿意是作者借别人的话肯定他自己,好象阻拦百川使它向东流,挽回已倒下去的巨浪一样。
两句境界博大,气势磅礴。
后人每用来形容扭转乾坤的巨大气魄。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唐·白居易《长相思》汴(biàn):水:曾改道,流经河南、江苏、安徽等地。
泗水:由山东流入淮河,上游四源并流,故名。
瓜洲:城名,在运河与长江汇合处,当时很繁盛。
诗句描写妇人登楼远眺,触景生情,思绪交织。
●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
唐·白居易《天津桥》眉月:指阴历初三、初四。
新月弯曲如眉,故称。
神女浦:地名。
脸波:眼波。
窈娘堤:堤岸名。
以人的形象比喻景物,独出心裁,惟妙惟肖。
● 万丈赤幢潭底日,一条白练峡中天。
唐·白居易《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泮上》幢(chuáng):仪仗用的一种旗帜。
练:白绢。
俯视深潭,太阳象巨大的赤旗铺在潭底;仰望高空,天面象长长的白练飘在峡顶。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郊野渡口。
野渡晚雨后所见,流露出诗人任其自然,不进不退的处世哲学,与他“扁舟不系与心同”的心境是一样的。
●河源怒触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唐·温庭筠《塞寒行》河源:黄河源头。
怒触:黄河咆哮的景象。
朔:北方。
●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唐·杜牧《汉江》染衣:形容江水之色映照衣裳。
前两句写江面美色,后两句叹息自己在宦途中奔波消磨,看到悠闲的渔翁,更有无限感慨。
意境含蓄委婉。
●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唐·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州》吼:形容惊涛骇浪的声音。
巫峡:西起四川巫山县,经湖北巴东县,绵延四十公里,由长江横切巫山而成。
烧:形容红色云彩的灿烂。
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带。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人不见:指技艺超绝的湘水女神奏完曲子后随风而去。
数峰青:指女神离去后只见江边几座碧绿的山峰。
一曲既终,伊人不见,余音仿佛还在江水之上和峰峦之间荡漾。
这样描写,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交融,情景历历,意与境和谐统一,余味不尽。
● 看白鸟,下长川,点破潇湘万里烟。
五代·张松龄《渔父》白鸟:鹭。
下长川:指鸟沿着江流飞翔。
潇湘:湖南境内的潇水和湘江。
烟:烟雾笼罩。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宋·李觏(gòu):《忆钱塘江》好是:最美的是。
涵:容。
返照:指江水反映夕阳,满江通红。
水仙:水中女神。
此与唐代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都极写水上残阳之红,各擅其妙。
●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宋·王安石《金陵怀古》练:白色绸子。
簇:攒聚。
征帆去棹:船只来来往往。
背:形容迎风招展。
矗:竖起。
云淡:形容五彩的船只象笼罩在淡淡的云气里。
星河:比喻长江。
鹭起:南京西南面的长江上有个白鹭洲,白鹭飞舞。
画图难足:画也画不出那么好。
描写金陵一带的长江晚秋景色,极为精采。
●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
宋·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垒嶂图》稍:正。
度:过。
乔木:指树林。
一叶:比喻小舟的轻快。
江吞天:指天色倒影在江上,水天一色。
这是首题画诗,虚实远近处理得很好。
●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宋·苏轼《百步洪》鹰隼(sǔn):鹰类的统称。
落:降落猎物。
注:冲的姿态。
柱:琴瑟之柱。
用兔、鹰、马、弦、箭、电珠七种疾驰的事物连喻洪水冲泻,如明珠一串,把百步洪的态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宋·苏轼《有美堂暴雨》潋滟(liàn yàn):水势浩大的样子。
尊:即“樽”,盛酒的器具。
羯鼓:用羊皮做的鼓。
江水暴涨波光闪动象斟满美酒,雨声急促象千支木杖擂羯鼓。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指长江。
风流人物:杰出的英雄人物。
以长江比喻时代洪流,既带走千古岁月,也带走千古风流人物。
“淘尽”二字,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穿空:一作“崩云”。
拍:一作“裂”。
极状赤壁的长江天险的景色。
“乱石”为仰视的高峭石壁,写造型;“惊涛”为俯视的奇险江岸,写声音;“堆雪”为远望的汹涌波涛,写色彩。
词句借乱石惊涛之景,抒豪放之情,衬托千古英雄人物的业绩。
●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郴江:在今湖南省南部,于郴州城东,流主湘江。
幸自:本自。
潇湘:即潇水、湘水,合流后称湘江。
郴江原自绕郴山而流,为什么不甘寂寞而向北流下潇湘去?暗示我今日被贬南方,无法北归触景伤怀,其何以堪!作者把无法排遣的愁苦渲泄到山水之中了。
●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宋·柳永《八声甘州》是处:到处。
苒苒:即冉冉,逐渐推移的样子。
在秋风秋雨中,一切红的绿的都已黯然失色,大自然把美好的景物一步步推向消亡;只有滔滔长江水,静悄悄地向东流去。
写天地的无情,大江的永恒。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
宋·赵抃《次韵孔宪蓬莱阁》蓬莱阁:在山东蓬莱县北丹崖山上,下临海岸。
涵容:包容。
百川入海,天地之大无所不包;早晚潮涨,海水浮动而来,境界壮阔生动。
●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
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
宋·王杲《浪花》浸寒空:形容水天一色,深秋意寒。
碎残红;形容浪花映晚霞。
有人请王宗作咏物诗,以“浪花”为题,兼押“红”字,他一挥而就。
秋水、晚风、波心、残红层层渲染,句句扣紧主题。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悠悠:又长又远的样子。
以无穷无尽、日夜奔流的长江比喻社会发展,是传诵千古名句。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僧舍》银山:白浪如山。
笔力雄迈,收句以小见大,咫尺千里。
“放入”二字形象而有气魄,使人们读后胸怀广阔,目光旷远。
与唐代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宋代苏轼《南堂》“挂起西窗浪接天”,宋代周紫芝《凌敲(间嚣)晚眺》“开窗忽拥大江来”,一样笔法。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
宋·张炎《南浦·春水》不了:冲洗不掉的意思。
古人曾说过:“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
”这里以云、山、花、香等到美不胜收的春景衬托出春水之美。
作者因此词,而得“张春水”之佳名。
●大波一跳入半天,粉碎银山成雪片。
宋·杨万里《池日移舟入江》波:浪。
银山:比喻雪白而高大的浪头。
极度的夸张和比喻,大气磅礴。
●午夜江声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门前。
元·郑元祜《寄金山普衲》“推月上”既写明月的升起,双状江涛之汹涌,极为精到。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江:指长江。
长江从群山中流出来,山势与水流一样,都向着东方。
●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
明·吴本泰《送人之巴蜀》云开:云开雾散,也有云雾劈开的意思。
巴江:由四川巫山到湖北巴东一带的长江。
一字流:形容水路狭窄,两岸山峰陡峭,当中如水流一线,用字警炼。
●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
明·李攀龙《送子相归广陵》低:舟帆低垂。
度:过。
写一个日暮惊涛骤起的场面。
●亘地黄河出,开天此一门。
明·顾绛《龙门》亘地:横贯。
此一门:指山西与陕西之间的龙门山。
●江水东流自朝暮,芦花瑟瑟西风度。
金戈铁马过江来,朱门大第谁能顾。
清·吴伟业《芦州行》自:向。
度:过。
江水日夜向东流,西风芦花秋瑟瑟;今日清兵过江,豪门大族都置国难于不顾了。
借景抒怀。
写明亡之事,可见历史与自然界一样,都是无情的。
●雨前方恨湘水平,雨后又嫌湘水奔。
清·魏源《三湘棹歌三首》三湘:指湖南境内的三条河流。
语句明白晓畅,寓意颇有哲理,可作为事物不能两全其美的一个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