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据考古工作者发现,唐代时河南省的巩县窑就有原始青花制作。

    也就是说,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朝。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

    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

    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近些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

    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

    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

    胎釉之间施化妆土。

    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

    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

    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

    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扩展资料:

    一、唐代蓝花白瓷特点:

    1、胎体厚重,质地粗松,有大小不均的气孔或气泡。

    其色泽无法达到纯白,泛灰或泛黄。

    2、器物外罩满釉,器足底露胎。

    施釉不匀,有流釉现象。

    釉色白泛黄色或灰色,有些呈乳白色,开片呈冰裂纹。

    釉面较薄,最薄处仅0.1mm。

    胎釉之间有化妆土,结合不够紧密。

    3、钴料发色呈现蓝色或蓝中含紫,晕散,有黑色结晶点。

    浓重或浅淡均有出现。

    部分青花纹饰有明显凸起。

    4、常见纹饰开始摆脱唐代常见的不规则斑点块面向线描图案转化。

    花草纹(宝相花,团花,四瓣小团花,蔓草莲花)如意头形卷云纹,蝴蝶纹(两翼和须清晰可辨)几何图样(菱形纹,方格纹),斑点,条形。

    纹饰繁简与时代前后无关。

    根据化学测定,钴料低锰高铁,含硫无砷,与波斯钴料特征不符,可能来自南非,中亚或者甘肃;胎体成分与巩义窑白瓷一致,可能就是后者出产。

    但是也不能排除长沙窑。

    推测烧成温度在1200℃至1230℃之间。

    然而唐青花是否属于釉下彩难以确定。

    烧成温度不稳定,有青花凸出釉面,胎色黄白,说明温度比较低。

    呈现釉上彩的特征。

    也有胎色灰白,说明温度较高。

    从残片断面可知,钴料虽然深入釉面,但是并没有触及化妆土,而且下层边缘模糊。

    9世纪至10世纪,阿拔斯王朝在锡白釉陶上加绘蓝色或者蓝绿交替纹样,出现以阿拉伯文字和几何图形装饰的白地蓝花土陶,并且逐步提高烧制温度,向石胎瓷转化。

    其外在样式与青花几乎没有区别,可以视为后者在美学上的滥觞。

    二、景德镇青花瓷:

    中华传统名瓷之一,青花瓷作为特色江西的产物在景德镇它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

    景德镇青花瓷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

    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

    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

    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

    青花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花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德镇青花瓷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