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写出10首有关“春天”的古诗及赏析

    写出10首有关“春天”的古诗及赏析

    有关“春天”的古诗如下: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唐·杜甫《春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杜甫《春望》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赏析:

    吴论:肃肃,落声。

    菲菲,落貌。

    【黄注】红素乃地下花絮。

    【顾注】惟鸟雀,见过客之稀。

    独柴扉,见村居之僻。

    关中数乱,谓吐蕃、党项入寇。

    剑外未清,谓吐蕃近在西山。

    故乡尚有军营,则欲归不得矣。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

    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

    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

    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